易经百家集解

程颐的易学,”《易》道”“《易》理“及儒家的纲常伦理,均一起纳人他的“天理’范畴之中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程颐与其兄程额,皆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北宋《周易》义理学派的代表。而程颐的学木成就则更为显著。相传二程年轻时尝至京师,与张载论《易》—夕,张载为之“撒虎皮“让贤。《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载祁宽(字居之)所记尹和靖语曰:

橫渠昔在京师,坐虎皮,说《周易》,听者甚众。一夕,二程先生至,论《易》。次日,横渠撇去虎皮,日:吾平日为诸为说者,皆乱道。有二程近到,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原注:逐日虎皮出,是日更不出虎皮也。)橫渠乃归陕西。(按,《宋史•道学传•张载传》记述略同。)

程颐的易学,”《易》道”“《易》理“及儒家的纲常伦理,均一起纳人他的“天理’范畴之中

张载是当时名重海内的大学者,亦主张以“义理“闻《易》,有《橫渠易说》传世。而二程其时尚末成名,却能获张载推重若此,足见其学殖深厚超群。

推考程氏的学术渊源,乃师承于北宋大儒胡瑗。程顾曾表明其读《易》主张云:

《易》有百余家,难为遍观。如素末读,不晓文义,且须看王粥、胡先生、荆公三家,理会得文义,且要熟读,然后却有用心处。(《河南程氏道书》卷十九)

所言王弼,即三国时倡导“打象阐理”的易学义理派先驱;胡先生,即胡场,今传《周易口义》,其治《易》观点偏重于以附阳二气解说《易》理;荆公,即王安石,其《易》著已失传,然据尚可考见之边说,知其亦属于义理学派。程顾推崇这三家的《易》著,并教人读《易》须从这三家人门,显然可以看出他远承王弼,近接胡瑗等人的治《易》思想。

在程顾之前,北东《周易》义理学派实已有所滥觞。除胡瑗、王安石之外,如欧阳修、李觏、司马光、张载等均在这方面做过许多努力,并留下不少重要《易》著。在此基础上,程顾又做了大幅度的发展,把新兴的儒学思想融人《易》理之中,形成他独有建树的《周易》义理学体系。

自王弼以来,从“义理”角度南《易》者顺有人在。而程顾易学思想中最有创见之处,在于援引北宋儒学中的“天理“之说,以解释《易》理的本质内酒,以与《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哲理互为融合,以明大自然万物的吉凶利弊之旨。对此,程氏尝有不少记述:

《易》是个甚?《易》又不只是这一部书,是《易》之道也。不要将《易》又是一个事,即事尽天理,便是《易》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

程颐的易学,”《易》道”“《易》理“及儒家的纲常伦理,均一起纳人他的“天理’范畴之中

把《周易》学说的本质归结为”印事尽天理”,可谓至为明确地道出子程颐所主张的义理学的最重要的特征。在分析《系辞上传》所云《周易》具备的”寂然不动,感而送通天下之故“的特色时,程顾又指出: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天理具备,元无欠少。不为光存,不为桀亡。父子君臣,常理不易,何曾动来?因不动,故言“寂然”;虽不动,感便通,感非自外也。(同前)

谓之”天理具备”“常理不易”,也可见程顾把”《易》道”“《易》理“及儒家的纲常伦理,均一起纳人他的“天理’范畴之中。

这种把新儒学的“天理”说与《易》理相融合的易学思想,在程颐的注《易》专书《周易程氏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于《泰》卦九三爻辞“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程传》日:

三居《泰》之中,在诸阳之上,泰之盛也。物理如储环,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故于泰文盛与阳之将进,而为之成日:无常安平而不险酸者、河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返者,谓阳当复也。平者败,往者复,则为否矣。当知天型之必然,方泰之时,不敢安進,常观危共思志,正固共施为,如是则可以无咎。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易学 理学 义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