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知识

起名知识:汉字是如何经历演变的呢?

我们前边讲了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汉字最开始以画字为准,字是画出来的,所以当时的字很少。汉字以表意为主,为了更精准地表述,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增加了新事务内容,就以字根组合的方式,来细化组出大量的字来,使得文书上可记载的越来越多,汉字在数量上得到扩展。

例如,我们以“车”为交通工具,于是与车有关的事就用“车”字旁来表述了。我们见到车字旁的字,就能联想到它和车有关,如“输”,是车在载东西;“轴”是车的主干趋动设备;“轮”是车的行为等等。有了形声字,我们就可以找到五行的属性,更能知道一个字与别的字构成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除原始的象形和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形声字之外,也出现了新的造字原理。如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旁有不稳定之义,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大家都知道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义而造字“瞾”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义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龔”字。

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我们从以前的资料中得到一些音译字的造字过程,例如“Beer”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餐(加仑)、聒(千瓦)、吹《英尺)等。

文字的不同造字原理和不同的书写方式,使得汉字的五行略有差异。如异体字的出现,五行就有所转变,但这类情况不多,不是主流,我们也就不浪费时间来讨论这些异体字。

下边和大家讲讲汉字自身的演化历程,这些前边已讲了一些,这里着重就注音和书写问题说一说,这与姓名学预测没有直接关系,但对大家掌握预测原则有帮助。

首先说读音的问题。

汉字读音应当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在造字时就存在不同地城对汉字发音的不同区别。而随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字的发音标准问题有了一定的规范,但是并没有从完全意义上解决汉字发音的问题。

实际上,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一千三百多个音节。

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同一个字,在不同区域发音不同,这也是所谓的音韵五行不同的问题。

子洋把汉字分为内亚行和外五行,其实有些姓名工作者把汉字外在表现出来的五行称为起名字的外五行,而把汉字的发音五行称为内五行。

古时以“官、商、角、徽(读zhǐ音)、羽”为发音五行。就是说五种声调为五行。现代人细化为七个音调,为do、re、m1、fa,sol、la、x1七个音阶,而古代只有五个音阶。

很明显,古代汉字的读音和现在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就是说一个字在古代可以不发这个音,现代却变成了这样的音。这还不包括我们前边讲的地区差异的音。

那么,青的不同,与起名字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比如说“驷”字,有的地区发“死”音,你感觉一下,起这样的名字,是不是不好听呢?有些名字起出来,易于产生异音,所以有些人善于联想,就把人的名字给叫成另一声了。如梅兰,有人把这个名字演义成“霉烂”,挺好的名字,弄成了这个样子,为什么呢?还是地区发音造成的。所以,起名时一定要根据当时对汉字的音韵不同来用。

起名知识:汉字是如何经历演变的呢?

我们现在可以用汉语拼音来注音,吉人最早是用一个雷用汉字来标注一个生字的读音的。称为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炼,射臬也,读若准”。而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核音鞮”等。

魏晋时期出现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及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C)以及很多控丁字母注音方法。我们现在用的是汉语拼音,在应用过程中,汉字的原来发音历经转折,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在测姓名时再把古时的音找出来,如应用繁体字一样,查一下古人的发音呢?

这个问题,我们在应用时要看是否需要,现在起名学者都在照调音韵五行,但应用者几乎看不到,也就是说按照五音来查五行的人并不多。而且现在是“七音”了,起出的名字还有必要发古人的音吗?这个音韵五行到底有没有作用呢?

子洋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通过总结,感觉到音韵五行没有当代音韵影响力大。与繁体字不同的是,繁体字的应用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所以我们要尊重的是实践,因此对“五音”问题,可以不作深入的研究。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起名方式 取名用字 汉字演变 起名用字 名字字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