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水的内在循环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并最终完善了水与气的关系
如上文所述中国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其深刻。每年稳定的气流循环,使得四季分明。夏季暖湿气流、冬季寒流,恰巧配合整体西高东低的地势,暖湿气流缓慢爬升,地表径流顺势汇集于海。所以该区域形成稳定的气流变化成为人们生活耕作的依据。另一方面地形以山川盆地相间为特征,也造成小区域范围内气流的变化,“左右环围,然后能藏风”’。这种小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也促成了风水格局的不同范式。
上文谈到先民对水的认识不仅仅是对有形的山川湖泊,而且也意识到云、雨、气之间的生成转换关系。水的不同形态导致了水在整个生存空间中依据不同时令条件进行转换,携带着生命要素周而复始的运转(见图2-10)。而风水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捕捉和利用这种生命要素。根据古代水循环认知可以看到古人对水的内在循环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并最终完善了水与气的关系,建构了整体环境的气态循环模式(见图2-11)。水的循环特征使古人对生命循环往复的意识更为加深,并且这种循环并不局限于整个环境,而是引发了小区域环境的生态循环意识。
背山面水、环抱格局恰好适应我国季风气候,造成小区域范围内吸纳暖湿气流,沿山坡爬行,遇冷凝结降水,沿坡地径流,润泽植被、携带养分流入明堂中的水池或河流。从而开始再次蒸腾、爬升、降水、汇流。循环往复中,使区域范围内温度、湿度、资源都得到稳定平衡发展。而在这循环当中也形成了气流的变化,空气中的风就是先民感知能量的载体。这种循环的表象方式即是今天所指的生态循环。而古人对水的循环并没有止于此,而是一如既往的与整个环境相关联,这就是风水“气”论。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