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易堂讲易经

《乾凿度》提出太易说,为孟京倡导的卦气说,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有了两仪,便有了乾坤两卦,以上即太易说的内容。此说的提出,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慨括起來。有以下几点:

其一,《乾凿度》以太易为世界和筮法的本原。所滑“太易”并非太极,乃先于太极而存在的东西。《乾坤凿度》对此有明确的解释。其《乾凿度》说。“既然物出,始俾太易者也”。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老神氏说曰性无生。生复体。天性情,地曲巧,未尽大道、各不知其自性。乾坤既行,太极大成,太易始著太极成”,郑注说:“太易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人有。圣人和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大易。”郑玄以太易为无,太极为有,是本于“性无生,生复体“句。“性无生”,,指太易未见气的阶段;“生复体”,指气形质开始具备的太极阶段。“乾坤既行,太极大成”,是说,圣人设乾坤两卦,协助天地附阳化育万物,成就太极生物之功其能道使,又说:“太易达,教民不传。太初而后在太始,太始的后行太素。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郑玄注后一句说:“大易气木分,太初气始见,太始物有形,太素万物素质由淳在。”〝弗形〝即”易无形畔”之意。从太初到太素,即形气形成的阶段。以上这些,都说明太易是先于太极而存在的。其以“浑论”解释“太极”,太极则指气混沌末分的状态,即汉人所说的元气。其解释《乾凿度》一文的名称说:

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大天氏云,一大之物目天,一块之物目地,一气霰名混沌。一气分为万霸,是上圣凿破虛无,断气为二,缘物成三,天地之道不露。(《乾坤凿度》)

《乾凿度》提出太易说,为孟京倡导的卦气说,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郑玄注,“靈”同“蓓”,谓遮蔽不明,引申为气未分化的状态;“断气为二”,是说,分出阴阳二气,形成天和地。此是以乾为天,以凿为开,以度为路数,道路。"乾凿度”意谓“凿开天路”,即一方面“凿破虚无”,一方面分混沌之气为阴阳二气,这样,天地万物便生生不息了。所以又说:“天门辟元气,易始于乾也。”是说,元气分开阴阳二气,也就有了乾卦之象。以上说明,《乾凿度》所说的“浑论”,是指元气未分的状态,用易学语言说,称为“太极”。以太极为元气,不只《易纬》,其他纬书也持此说。如《河图括地象》说:“有易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末分,其气浑论。”又如《孝经纬•钩命诀》说:“天地未分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是为五运。形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已具,谓之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此说,同《乾凿度》的说法,稍有不同。但以太极为元气则是一致的。太极元气说,不始于《易纬》。“元气”一语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元气。”(《太平御览》卷一引以后,刘歆和扬姓都讲”元气”。刘歆于《三统历》中,提出“太极元气,两三为一。三指天地人,认为一元含三统,即大板元气含有天地人。其解释黄钟律说:“大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此以黄钟主十一月冬至子时。黄钟具有土德,所以其方位配中央。此处的元气指阳气之始,因为来于太极,所以说“大极中央元气”。《易纬》以太极为元气,印来于以上的说法。其以太极含有太初、大始 大素三个阶段,脱胎于“元气两三为一“说。所以郑玄让“太初者气之始”说:“元气之所本始。“又说:“一主北方气渐生之始。”此即采取《三统历》的说法,以阳气之始莇,为元气之本始,解释十一-月冬至节气的变化。可以看出,《易纬》的大极元气说、乃西汉以乘的元气说和卦气说发展的产物。

其二,《乾凿度》提出太易说,目的在于说明卦画的起源。认为乾坤两卦象是同宇宙的起源联系在一起的。其发生的程序是:太易——太极——阴阳二气和天地一乾坤两卦。这一演变的过程,从哲学上说,是讲宇宙发生和形成的过程。西汉是宇宙发生论或宇宙演化论发达的时期。这同天文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淮南子 .天文训》为汉代的宇宙发生论奠定了基础。它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以“一“为混池木分的元气,二为阴阳二气,认为阳气清轻,上升为天;阳气浊重,下降为地;天地形成后,万物便陆续产生了。关于〝道”,《天文训》中有两种说法:一是“道始于一”说,即以道为元气:一是“道始于虚廓”说,印以道为虚空。按后一种说法,宇宙发生的过程是:虚空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又分化为阴阳二气,形成天和地。《乾凿度》的宇宙发生论即本于此。不同的是,把《淮南子》的说法纳人易学的系统,以太易代替《淮南子》的“道”,以太极代替《淮南子》的“—”,以《系辞》的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代替《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的体系。

《乾凿度》提出太易说,为孟京倡导的卦气说,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有重要意义

这样,道家黄老学派的宇宙发生论便转为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就其思想资料说,本于《系辞》的“易有太极”说。但赋子太极以实体含义,作为解释宇宙本原的一种哲学范時,就现在流传下来的史料看,是由《易纬》确定下来的。《乾凿度》将太极看成是世界形成的物质要素,认为任何物体皆有气、形、质三个方面,此三方面即存于太极元气中。其太极说,则具有原初物质的意义。这对后来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乾凿度》的宇宙发生论,并没有摆脱道家系统的影响。其以大易为未见气,如郑么所说,以太易为“漠然无气可见”,即以太易为无,以太极为有,甚至将〝简易”理解为无为,这样,便陷人了虚生气说。此后,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围绕太极问题,展开了长期的辨论。属于道家和接近道家系统的则主张虛生气,不以太极为世界的本原,或者将太极解释为虚无。反之,儒家阵营中的易学家,则竭力排除虚生气说,以太极为世界的本原,或者以太极为气,或者以太极为理,对“易有太极”这向话,各自做出不同的解释。

其三,《乾省度》作为解易的著作,所以讨论宇宙的起源问题,也是为孟京倡导的卦气说,提供一种哲学的根据。其所谓元气无非指的阴阳二气或寒溫二气的根源。按卦气说,卦爻的变化之所以体现节气的变化:因为挂画来于阴阳二气的变化。于是《乾凿度》便把发法中的阴阳之数和的的二气的变化糅合在一起,认为气的政化是行教的规定性。即气的变化分为二、六、八。这样,筮法中的七八九六之数。便成阴阳的二气的代号。京房解易,提出阴阳之数,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卦象的形成。《易结》则将阴的奇偶之数同阴阳二气的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筮法中的奇偶之数上升为表达气运动变化的范畴。认为数的变化不仅可以说明节气的变化,而且可以说明世界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这就为汉易中的象数之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后,在易学史上,围绕着气和数的关系,展开了长期的辩论,其洲源则出于《易结)。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太极 筮法 元气 节气 太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