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书房

王弼对《周易》太极观的解释,完成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体系,提倡“忘象以求意”,追求现象深处的义理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自然无为“说反映在动静观上,王弼则提出了“动息则静”的命题,以“寂然大静”为天地之心,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他在注《彖辞传》“复卦”时说:复卦的卦义,是讲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复归于静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劲息则静”运动总有静止的时候,说话总有沉默的时候,静止并不是来于运动,沉默也不是来于说话,有静止方有运动,运动终归于静止。

天地星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根本。寂然大静,方是天地之心。天地万物复归于虚静,即以及无或寂然大静为心,彼此就可以相安无事。否则,“以有为心”,即不能归于静,结果在运动变化之中相互争夺,便不能共存了,此即“异类未获得俱存矣”。

王弼对《周易》太极观的解释,完成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体系,提倡“忘象以求意”,追求现象深处的义理

此种学说,借《周易》宣扬《老子》“归根曰静”的观点,把静止看成是绝对的,是一种错误的理论。但认为运动总有静止之时,把运动和静止相互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重视静止在运动中的作用,则具有启发意义。运动和静止总是相互依存的,没有运动,就没有静止,没有静止,也就无所谓运动。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相对的静止,事物就不成其为事物,人们也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性质,从而把握事物,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一个人如果心不宁静,手名逐利,欲壑难填,那么,他心理上就总是感到不平衡,就不可能有愉快和幸福可言,更不能做出一番事业,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蜀相诺慈亮(181-234)临死前告诚他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与王弼所论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君王或国家的领导者,如果不以虚静为心,总想扩张国士,囤积财物,贪得无厌,享乐无度,那么,就势必造成兵戈不断,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国无宁日,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死有余幸的下场。秦始皇扫六合,并天下,可谓称雄一世。但他统一天下之后,不知以虚静为心,安定天下,却发民戍边筑城,造陵墓,修皇宫,严刑峻法,暴虐成性,焚书坑儒,寻药求仙,结果二世而亡。汉代秦立,清静无为,萧规曹随,与民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所以王弼认为,“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息孔以静,守静以倾”。

王弼对《周易》太极观的解释,完成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体系,提倡“忘象以求意”,追求现象深处的义理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上下相恶,朋觉相残,你争我夺,奸诈不断,今天一个运动,明天一个斗争,那么,就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达到国富民强。所以王弼以虚静为恒久的治国之道,所谓“静者,可久之道者也。”(《周易注 •恒卦》)

通过对《周易》太极观的解释,王弼最终引出了他玄学哲学的世界观,完成了“以无为本”的思想体系。他提信“忘象以求意”,追求现象深处的义理。而在他看来,最高的义理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无”。所谓:“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老子注》四十二章)他推崇的“自然无为”动息则静”说,也无一不体现着“以无为本”的思想。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太极 玄学 彖辞 静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