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易经与中医《易经》自其成书之时,便与医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易经》自其成书之时,便与医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应当说,人类最早产生的群体意识是原始宗教,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各种实践知识,如农牧、天文、医术、音乐、舞蹈,乃至哲学、政治、人伦等,无不孕育在浓厚的宗教意识之中。医,古作,从巫。《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说明古代巫师在替人们进行除病免灾的宗教活动中,不令使用卜笼与祭祀之类的方法,祈求神灵感应,而且兼以医药,祛除病魔。《易经》成书在三千年前,本来是一部占筮之书,其中有许多关于病痛、治疗、养生等方面的记载,便是人类早期巫医不分的有力证明。可惜,二千年来,尽管释《易》注《易》之作不下三千余种,但几乎都对《易》中之医过于忽略,以至《易》中有医,现在依然鲜为人知。

《易经》中医学方面的记载除散见在六十四卦的一些卦爻辞中外,主要集中在剥卦、豫卦、萃卦、艮卦、咸卦五卦之中。这些记载体现了三千年前我们民族同疾病斗争的成就,是研究中华医药学发展史的宝贵资料。为此,有必要对剥、豫、萃、艮、咸五卦进行重新诠释,并以此五卦为中心,对《易经》中的医学记载做一番发掘。

《易经》的三大基础理论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为中华文明之根。

其核心的三大基础理论如下:

1、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于阴阳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

2、五行生克学说:将宇宙间万事万物归类于木、火、土、金、水五类,他们之间相互生扶相互制约。

3、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信息能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补协调平衡。

中医的三大基础理论

中医的哲学基础便是《易经》。它是《易经》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数千年来,应用《易经》原理面向社会大众普惠最广、功效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项社会实践。中医可谓功德无量!

其核心的三大基础理论如下:

1、气一元论:《河洛原理》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概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和整体观。

2、藏象经络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阐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相关的经络、形体、官窍、情志、液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五脏经络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

3、辩证论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论证,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上面《易经》和中医的三大基础理论比较,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明白它们之间的易医同源、相互促进的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

《易经》和中医在数千年的社会文化交流和实践中体用兼修、道器并用,促进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昌盛不衰、绵延不绝,实为我中华民族文化之幸!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经 医易同源 中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