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知识

万物的起源:五行的由来,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万物的起源:五行的由来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我国古代思想家用这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中国传统命理学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闹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万物的起源:五行的由来,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种古代的对立统-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但随着近代化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

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归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爱稼穡。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 -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胜(克) 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 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史籍见载的五行说

1.《尚书●洪范》五行说

六经论五行,始见于《倘书.洪范》:“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木。”《尚书.洪范》对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认识,为现存最早的有关五行学说的文献记载。认为:“水日润下,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把五.行概念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水,代表具有润下功能的事物;火,代表具有炎上功能的事物;木,代表具有曲直(疏泄)功能的事物;金,代表具有从革(肃杀)功能的事物;土,代表具有稼穑(滋生)功能的事物。反之,具有润下功能的都可称之为“水”,具有炎上功能的都可称为“火”,具有曲直功能的可称为“木”,具有从革功能仍可称为“金”,具有稼稿功能的都可称为“土”。 以之作为分类归纳繁杂客观事物的标准。

万物的起源:五行的由来,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2.《吕氏春秋》五行说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纪》是以五行表述世界体系的学说。《易经》-书专道阴阳,不谈“五行”,后世用“五行”、“纳甲” 等解释《易经》者,大抵以《吕氏春秋》为思想基础。

3.京氏五行说

西汉京房以五行解释《易经》的学说。《系辞》《说卦》虽讲天地之数,以五为贵,但真正以五行解易者始于京氏。《京氏易传》:“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其说有三: 

(1) 五星配卦。五星为土星镇,金星太白,水星太阴,木星岁,火星荧感。六十四按八宫卦次序,各配以土、金、水、木、火五星,周易而复始。

(2) 五行爻位。以五行配八宫卦和卦中各爻。认为:“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其法以爻配地支,再配五行,以此解说《易经》。

(3) 卦爻五行生克。以八宫卦为母,以其爻位为子,按五行关系,确定母子之间的相生或相克。

4.郑氏五行说

又称“五行生成说”。东汉郑玄以五行解释《易经》筮法及象数的学说。本于刘歆《三统历》五行数说,京房五行爻位说、《礼记.月令》五行四季说.《太玄》五行配时说等,认为水、火土、金.木五行之数分别为-、二、三四、五和六、七、八九.十,前者为生数,后者为成数,并以此解释《周易.系辞》天地之数、大衔之数及《易经》义理。

五行生成说是五行相生和卦气相结合的产物。其将大衍之数看成是五行之气生化万物的法则,将筮法中的阴阳奇偶之数推衔为五行之”(的生数和成数,以天之五数与地之五数“二五阴阳之合”说明万物的形成。认为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相-致,后者源于前者。以五行相生为核心,通过易学形式,构造-一个具有数的规定性的时空模式。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五行 相生 相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