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易堂讲易经

天下之事,莫非六艺之文;明乎六艺之文者,斯可以应天下之事矣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中国古代学术,到了孔子,洲《诗》《书》《礼》《乐》,传《易》,修《春秋》,经过一番整理,算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一大结集,成为后六艺;统括了古代中国的一切学术。从此以后,古代中国的学人讲学术,都折中于六艺。《庄子》说: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阳阳,《春秋》以道分名。(《庄子• 天下篇》)这对于六艺的学术性质,做了一个分析。这以后,《荀子》《淮南子》《礼记》《春秋繁露》《史记》《汉书》都有分析,大同而小异,这里不俱征引。无论怎样说,“《易》以道阴阳”,“《易》以道化”,“絮静精微,《易》都也”,“清明条远者,《易》之义也”,“《易》《春秋》明其知”,“《易》著天地阳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其说约尽于此。但《易》究竞是什么一种学术?我们还是不能明晰。而《易》在六艺或六学中,究竟占着怎样一个学术地位?我们还是不能分个清楚。

天下之事,莫非六艺之文;明乎六艺之文者,斯可以应天下之事矣

《汉书•艺文志• 六艺略》:六艺之文一《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日“《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至于五学,世有变政,犹五行之更用事焉。

这是以五学源乎《易》,就是说,以《易》为普遍科学一—哲学。魏晋人以《易》为三玄之一,亦是把它当哲学看。

近代人还是把它当哲学看,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易》自然是一本最古老的经典。西洋人还是把它当哲学看,莱白尼兹看到八卦和六十四卦,认为这是一些哲学思想的符号。但是,大家都知道,《易》原来是卜筮之书。卜和筮是古代人和神发生精神交感和反应的两种工具。古代人日常行事,发生困难或疑虑,自己不能解决,手是通过龟卜或蓍筮以就教于神,大事问神,小事亦问神。《易》以《夏易》—《连山》,《商易》—《归藏》,以至于《周易》,除了卦象和交象以外,我们现在所传的《周易》,还有卦辞和交醉,这些都是《周易》的本文,亦叫经文。这些经文,似乎都是神的启示,“可小事,不可大事”;“小事吉”;“或从王事”;“不事王侯”;“益之用凶事”;“不永所事”,都是对于人的日常行事的一种指示。此外,再也嗅不出一点哲学的气味。

《小戴礼记•大学》一篇,提出了“物”和“事”这两件东西;放在人类前面的东西,就是万物和万事。万物究竟是些什么东西?我们究竟怎样了解它们、利用它们?从这方面向前发展成为自然科学,我们亦可通称为物理学。万事究竟是些什么情形,我们究竟怎样处理它们、解決它们?从这方面向前发展成为人文科学,我们亦可通称为事理学。梁启超曾经说道:“西洋人注重人同物的关系,所以物理学很发达;中国人注重人同人的关系,所以事理学很发达。”他亦提出了物和事的两种学问。和普遍科学对立的科学,是特殊科学;而物理学和事理学,都是特殊科学。

天下之事,莫非六艺之文;明乎六艺之文者,斯可以应天下之事矣

从来论六艺的学术性质,总觉得忧惚迷离,观念不清。近人马浮在他的《复性书院学规》“博文为立事之要”一条下,论六艺的学术性质,却有了把柄。他说:

天下之事,莫非六艺之文;明乎六艺之文者,斯可以应天下之事矣。

此义云何?《诗》以道志而主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讨;凡以达哀乐之感,类万物之情,而出以至诚测怛,不为肤泛的饰之辞,皆《诗》之事也。《书》以道事;事之大者,经纶一国之政,推之天下,几施于有政,本诸身加诸底民者,省《书》之事也。

《礼》以道行;凡人伦日用之间,履之不失其序不违其节者,皆《礼》之事也。《乐》以道和;几声音相感,心志相通,足以尽欢欣鼓舞之用,而不流于过者,皆《乐》之事也。《易》以道网阳;凡万象森罗,观其消息盈虛变化流行之迹,皆《易》之事也。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中国古代哲学 孔子六艺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