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百家集解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是有无虛实的整合,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一种张力结构,不可割裂而为二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张载把仁与义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张力结构看作是一种体用关系。因为仁义之全体具足于性,性者一物而两体,一故神,两故化,合之而为参,故仁义合一,相为体用,合于神化之理,既是道体的本然,也是人性之应然。张载根据这个思想对仁与义的哲学含义做了详尽的阐发。他说: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焉可也。存虛明,久至德,顺变化,达时中,仁之至,义之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人之性矣。

义以反经为本,经正则精;仁以敦化为深,化行则显。义入神,动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动也。仁敦化则无体,义入神则无方。(《神化篇》)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是有无虛实的整合,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一种张力结构,不可割裂而为二

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义,仁之动也,流于义 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至当篇》

不穿窬,义也,谓非其有而取之日盗,亦义也。恻隐,仁也,如天,亦仁地。故扩而充之,不可胜用。(《有德篇》)

张载的这些论述,就价值规范的层面而言,仍然是本于儒家的成说,以仁为爱,以义为敬,仁者侧隐而爱人,义者合于事物之宜而得其所正,如能扩而充之,则可以用以调整君臣父子上下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价值规范的体系,成为礼义之所本。但是,张载的重点在于从事哲学的论证,致力于把作为价值规范的仁义提升成为与神化之理相合的本体论的结构。张载曾说:“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德者健顺之体,道者阴阳之用,体者静,用者动,故神与化结成了一种体用相依、动静相含的关系。神化者,天之良能,亦却太和氤氲之道体的本性,其表现在人者,则为人性之仁义,仁义如能合于此神化之理,则爱敬之用扩充而无不行,所以说“性天经然后仁义行”。从神化之理的角度来考察,仁的本质在于存神,义的本质在于顺化,既能存神又能顺化,则仁无不至,义无不尽,而可以成人之性,,这也就是所谓尽性。存神者静以安,能使天地生物之仁函于人心者常存而不失,顺化者动以变,能使感于物而发之知随所宜而不易其方。仁者体之常,义者仁之动,仁为义之体,义为仁之用。就义之顺化反经而皆合于天秩天序自然之则而言,谓之精义,精义可以人神,动而不失其静之理,此为动与静相通,义与仁合一。就仁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而言,谓之敦化,敦厚以体万物之化,乃尽物性而合天行,随所显而皆仁,此为静与动相通,仁与义合一。据此而论,则仁义作为人性之二端,其一动一静之间,相为体用,合之而为参,就形成一个表现为张力的本体论的结构。所谓张力,就是两心力与向心力的平衡,统一中有对立,对立中有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此二者合之则两美,商之则两伤。如果仁多而义少,只能存神而不能顺化,这就是“敦厚而不化,有体而无用”,必然产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的片面性。反之,如果义多而仁少,只能顺化而不能存神,这就是“化而自失焉,徇物而丧已”,必然产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的片面性。因此,仁与义必须有机地结合而不流于一偏,才能完美地体现人性的本质。由于这种人性的本质源于天地神化之理,所以张载称之为“天地之性”。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是有无虛实的整合,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一种张力结构,不可割裂而为二

但是,这种人性的本质是以人的有限的血肉之躯为载体的,此血肉之躯亦有其性,叫作“气质之性”,故人性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是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统一,本质与存在的统一,也是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天地之性源于太虚无形之道体,以一种抽象的普遍的义理规定人性的本质,而“义理无形体”,日不可得而见,耳不可得而用,故为虚为无。气质之性则源于气之散殊合而成质之肉体,有见闻之知,政取之性,饮食男女之欲,是一种自然的感性的实体的存在,故为实为有。张载认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关系是有无虛实的整合,既对立,又统一,也是一种张力结构,不可割裂而为二。他指出:

性其总,合两也。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诚明篇》)

有无虚实通为一物者,性也;不能为一,非尽性也。饮食男女皆性也,是乌可灭?然则有无皆性也,是岂无对?庄老浮屠为此说久矣,果畅真理乎?(《乾称篇》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天地 人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