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知识

中国“八卦”:从考古发现看八卦、历法与风水起源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周易·系辞下》说伏牺氏“始作八卦”。伏牺氏与太昊在古史学家的笔下合二而一。其实伏牺氏与燧人氏、神农氏一样只是代表一个大的时代,并不一定是指具体一个族。太吴是豫东和海岱地区的族,早期称为太吴族。后期称为少昊族。伏牺在南方传说较多,但在河南淮阳有伏牺太昊之陵,河南还有传说中的女娲城,南阳画像石中经常发现伏牺、女娲画像。伏牺氏究竟与太昊的关系如何,本文不准备多加论述,只是说明文献记载中国的人卦始于伏牺氏时代。《帝王世纪》中说,伏牺氏始作八卦,炎帝、黄帝有所发挥完善,形成“二易”。夏人继承炎帝之“易”称为《连山》,殷人继承黄帝之“易”称为《归戴》,周文王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周易》。《连山易》、《归藏易》我们不十分清楚,但《周易》历代学者是深信不疑的。《周易》把八卦已发展为六十四卦。据文献记载八卦可以早到黄帝、炎帝、伏牺氏时期,但学术界多把它作为传说看待。建国后在安阳殷墟发现了八卦的重卦,在山东朱家桥殷代陶罐上,发现有损卦(兑下民上)卦象数字。证明商代在中原和海岱地区已经出现了八卦,而且是重卦,更为重要的是,在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中,发现了更早的“易卦”刻文。在遗址中“出土骨角榈和鹿角枝上有易卦刻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六固,艮下、乾上属遁卦;六二三、四三一,兑下,震上属归妹。”对遗址中木桩进行碳十四测定,发现易卦的下文化层为距今5035土80年,树轮校正值为5645士110年,发掘报告作者认为下文化层时代可能还要早些。我认为下文化层的时代可能要接近距今6000年。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发现的八卦资料。在目前来说时代最早了。但它还不是八卦的源头。八卦的单卦应早于重卦,海安青墩遗址发现的是重卦,在它之前肯定还有很长一段产生和发展形成阶段。海安八卦的发现,引起了对大汶口文化其他遗址的联想,大汶口文化有些墓葬中,发现随葬有龟甲,还随葬有彩陶,彩陶上有星云图和八角星图案,八角星不仅是象征太阳。而且是象征八卦图。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三副龟甲,墓21出土的一副,其中有许多小石子,背甲上有穿孔。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墓44,该墓出土两副龟甲,一副发现在人骨架的左腹上,内装骨锥6枚,背甲上下各有4个穿孔,分布成方形,腹甲一端被磨去一段,上下部有“X”形绳索痕迹,另一副发现在人架的右腹上,内装骨针6枚,背甲偏下处有4个穿孔、分布成方形,下端边缘有8个穿孔。到成一排;腹甲下端有三角形绳素磨痕,此外腹表还有5个环形磨痕。

分布成梅花形,似象征5个穿孔。龟甲和八角星在同一墓内出现绝不是巧合,它是有内在联系的。基44的主人是男性,约30岁,身躯高大(1.85米),骨骼粗壮。随葬品丰富,大小共有53件之多,其中有三足高柄杯、八角星彩陶盆、带柄勾器形,这些器物都是祭把所用的礼器和法器。另外还有一具狗骨架卧在左腿侧的八角星彩陶盆和陶缸上,墓44的主人是一位社会地位较高的酋长。他可能也是一位医学家,同时他是一位大巫师,海安青墩遗址发现了距今近6000年的八卦重卦,同时在邳县等地发现占篁工具一灵龟石子,我们把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不是随心所欲,因为灵龟与八卦的关系史书上早有记载。特别是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摊大汶口文化墓地。于第4号墓葬中。出土其他珍贵文物暂且不说,值得重视的是发现了玉龟和长方形玉版,据陈久金、张敬国发表的《含山玉片图试考》一文介绍,第4号墓出土时玉龟腹甲在上,背甲在下,玉片更夹在两者之间。玉片的正面,围绕着中心,刻有两个大小相套的圆圈。在内圆里刻方形八角形图案,与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图案基本一致。内外圆之间有八条直线将其分为八等份,每一等份中各刻有一圭形箭头。玉片的方心八角形象征太阳,八角是太阳辐射的光芒,八方图象与象征太阳的中心图象相配。符合我国古代的原始八卦理论。根据古籍中八卦源于《河图》、《洛书》的记载,玉片图形表现的内容应为原始八卦。

玉片与玉龟遇压在一起出土,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很密切。有可能它们就是洛书》(即龟书)和八卦。因此说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河图》,(洛书》和八卦的概念。同时,含山出土的玉龟和八卦。证明了5000年前有了律历。这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科学发明。随葬玉龟和八卦玉版的墓主人,应该是当时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律历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大巫师。另外含山出土的玉龟也有钻孔。它与邳县几处遗址出土的龟甲其作用是一样的,同时也反证了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的钻孔龟甲,的确是与八并有关,海安青墩遗址发现八卦的重卦象,大墩子、刘林、大汶口发现了灵龟石子等占第工具,在含山凌家滩又发现了龟书玉版人卦图,大汶口文化的这一系列的发现,说明海岱民族在距今 5000年至6000年,八卦这一门科学的确形成。八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天象历法,它在含山的龟书玉版八卦图中,反映得比较突出明显。

据连劭名研究,商代已出现了四方风名与八卦,这是商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自然界运行变化的规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后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殷代甲骨卜辞(图1-20)是我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商代已有四方的观念。殷继所出卜辞中有。

庚申卜,幸于四方,其五犬了《《南明》487)章,读为衅。《说文》:“衅,血祭也。”《汉书·高帝纪》上颜注:“凡杀牲以血祭者皆为衅,”

四方还见于下列几版卜辞。

辛卯卜,也彡彭,其又于四方?(《南明》681)

其素……四方,左……了(《人》1928)

……彭四方?(《存》1892)

四方也可统称为方。《诗经·小雅·甫田》云:“以社以方。”毛传:“方。迎四方气于郊也。”卜辞中有:

…一童年于方,有大雨?《《辞》808)其老年于方,受年?《《南明》425)贞:方,告于东西?(《前》1.48.4)

东与西,是日神出入之处,所以商王在祭祀方神之前。有时先向东西二方举行告缮。

中国古人将季节与四方联系在一起。候的差异代表季节的区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气候,所以商人的四风实际上就是指四种气候,同时也是四季的象征。

四方与四风都有专名,见于善商旧藏大骨。其文为;

东方日析,风曰亦。

附方曰因,提西党,

西方曰事。风已彝。

北方日勹,风日邪。《《京津520)

商王普向这些神祇析年,见于下对一饭卜辞

辛亥,内贞:今一月带令雨?四月甲寅夕《允雨)。

辛亥卜。肉贞;今一月[帝)不其令雨?

辛亥卜,内贞,帝于北方日勹,风曰郊,幸?

辛亥卜,内贞:帝于南方回邪。风目……-?

贞。帝于东方曰析,风回昏,幸?

贞;若于西方日彝,风日穿,莹?《《股墟文字缀合编》261)

卜辞中的这些资料,曾引起学者们极大的注意。胡厚宣先生首先证明商代的四方布名与四风,见于《山海经》,并与《尚书·尧典》中对于四时的论述有关。之后陆续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现已基本了解四方神名与四风的含义。

中国“八卦”:从考古发现看八卦、历法与风水起源

《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阳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股仲春,厥民析,乌兽孽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早秩菊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伸夏。厥民国,鸟兽希革。分命和伸。宅西,目昧谷,寅饯纳日,早秩西成,肖中星虚,以般仲秋,厥民夷,岛兽毛钱,申命和叔,宅朔方,目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葬。以正伸冬,厥民懊,鸟兽觏毛。”

《山海经·大荒经):“日月所出名四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回图,于夸风日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有人名目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长短。有人名回鹤,北方曰鹇,来之风回接,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小出没,司其短长。”

文献与卜辞中的记载有个别出入,基本内容大体相同,都认为四方有神有风,神各处于一方,主司季风的变化及日月的出没,实际上是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体现了我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

东方名析,又见于其他卜辞,

卯于东方析,三牛,三羊,办三?(《金》472)

下引二维卜辞提到商王正月在析,是很值得注意的:

庚申卜,王,在析卜。

庚申卜。王,在正月。《《文录》721)

庚申卜,行贞:王关往于田,亡灾?

贞,毋往?在正月,在析。(《文录》735)

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自己替天行道,顺应时序,根据季节的变化。居处于不同的方位,如《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王居于青阳左个。”郑玄注:“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析也许是地名,但商王正月在析,与文献之中的记载,非常符合,所以析也可能是指方位。

《山海经》云:“东方曰折。”折、析同义。《说文》云:“析,破木也,一目折也。”春季气饥转腰,草木破土而出,春风解冻,植物甲皮开拆,生长萌芽,故东方曰折,《汉书·礼乐志》注:“析,解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析,破。"

春日融和之风曰协风。《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先时五日,告,有协风至。”韦注。“协,和也,协风,立春日融风也。”

南方日因,卜辞中南方神名究竟当释为何字,仍须研究。因,当读为殷。《广雅·舞诂》一。“殷,大也。”《诗经。溱洧》:“殷其盈矣。”毛传:“殷,众也。”南方为夏,殷夏又同。《尔雅·释诂》:“夏,大也。”《独断》上:“夏为太阳,其气长养。”夏季气候卖热,植物生长茂盛,逐渐壮大,故南方曰殷。

因与炎音近,烟从因声,《说文》;“烟,火气也。……烟,或从因。”《广雅·释训》

“烟烟,元气也。”《诗经·云汉》;“赫赫炎炎。”毛传;“炎炎,热气也。”炎也是烟。《年雅·释训》:“烛烛、炎炎,熏也。”夏季气温较高,故南方曰炎。《吕氏春秋·有始》

“南方曰炎天,”

南方之风名光,即微。另一版甲骨南方神名光,风名残。微读为凯,《说文》,“岂,还师振旅乐也。从亚,谁省声,”《尔雅·释天》李注:“南长养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圆,乐也。”

西方曰庸,风曰彝,另一版甲骨中方名与风名互相颠倒。庸与函音通。《国语·范语):“若合而函吾中。”书注。“函,入也。”函、含古通。《汉书·天文志》集注引苏林云,“贪,容也。”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谷物入敛于仓廪,故西方曰函。《太平御览》廿五引崔灵恩《三礼义宗》;“秋之言挚缩之意。阴气出地。始杀万物。”风名曰,应读为夷。夷者,杀也。阳为德,阴为刑。《独断》云。“秋为小阴,其气收成。”秋季气候转凉,草木凋零败落,肃杀之气渐起,故秋风曰夷。

北方曰勹。勹读为伏,古人以北方为伏。

“四土”也可称为“四方”,

癸卯贞。东曼禾?北方曼禾?西方曼禾?南方曼禾?(《快》956)四方的本意是指四个方向,引而申之,围绕大邑商的四土也被称为“四方”,除“四土”之外,商人认为大邑商处天下之中,所以又叫做“中商”。戊寅卜,王贞。受中商年?一月。(《前》8.10.3)

□巳卜。王贞,于中商平御方?(《粹》348)

古代的市王号称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上与天合,顺行上帝的旨意。上天下土,则围四面,商王居于六合之中,寒暑易节,四时代序,这就是商人意识中的字宙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代的四方神名与卦图中的四仲卦名相合,二者殊名同义,这是研究我国远古文明与八卦起源的重要线索。

东方神曰析,析与震同义。《释名·释天》;“屣,战也。所击辄破,若攻战也,又曰辟历,辟,析也,所历皆破析也。”析者,剖析破裂之意。震象为雷,发声霹雳,震动万物。所向皆破,故震者,析也。

南方神曰因,或曰徼。南方卦名离。《广雅·释诂》三;"微,离也,”又,(广雅·释诂》四:“微,明也.”《说卦》云:“离也者。明也,”又,离、丽古音通。《易·离》:

“离王公也。”《释文》,“郑作丽。”微、美古音近,美字又作媺,美、丽同义,故离即微。

西方神曰夷。西方卦名兑,《尔雅·释言》:“夷,悦也,”《诗经·风雨》,“云制不夷。”

毛传,“夷,说也。”《诗经·节南山》;“既夷既怪。”郑笺。“夷,说也.”《诗绝·那):

“亦不夷悸,”毛传:“夷,说也。”说、悦古皆作兑。《说卦》云:“说言乎兑,”《说文》云;

“兑,说也。”《释名·释天》:“兑,说也,物得备足皆喜悦也,”《庄子·德克符》:“豫通而不失乎兑。”《释文》“兑,悦也。”又,兑卦有毁折之象。《一切经音义》卷九引《国语》贾注:“夷,毁也。”由此知兑即夷。

北方神曰伏,北方卦名坎。《国语·晋语》韦注:“伏,隐也。”《素问·王常政大论》:“其动彰伏变易。”王注:“伏,隐也。”《说卦》云:“坎为隐伏。”《易·民》:“不见其人。”虞注:“坎为隐伏。”故坎即是伏。

震、离、兑、坎为四仲之卦,本于后天方位。《说卦》云:“万物出乎震,屣东方也。

齐手躅,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手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民,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日成言乎艮。”依此可布列为一个图形,即后天卦图《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商代的四方风名实际上就是四象,而天地即两仪。

八卦的起源很早,可上推至原始社会的末期,八卦相重而变为六十四卦的时间也不会很晚。相传夏、商均有卦书。

用八卦定凶吉,也将之用于卜地建城,程建军等研究认为。

庚午卜,丙贞,王勿作邑在兹,带若?

庚午卜,丙贞,王作邑,寺若?八月,点,王作邑,带若?八月,(《丙》86)

文中“贞”、“丙”是占卜者的名:“贞”义为问;“若”为顺,表示允许。以上卜酵。

均为殷王要修建城邑,卜问于上帝以定吉凶之辞。“我从,兹唐",谓顺从上帝之意愿在唐这个地方修建城邑。修建城邑乃国家大事,故必须反复卜同方能择地动工,这便是通过占卜法决定营邑的地点是否合适的“卜居”或“卜地”了。(商书·盘庚》所记载的雨王盘庚都于殷的训话中说:"天其水我命于兹新邑。"意谓天帝将授命我们在此建新邑,水远冒盛,从表面上看,商人迁都和作邑是根据占卜反映的鬼神意志决定的,实际上商八的几次大的迁都和作邑的根本原因,仍是政治经济因素,如部落战争、地理气候、水草资源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决定的。甲骨卜辞中的反复卜同亦说明占卜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水火木金土的五行字样,最先见于《尚书·洪范》。《洪范》托始于禹,而由脱贵族箕子陈说,略谓:“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一、五行”:“一日水,二曰火,三曰木。四金,五日土”

从殷虚出土的卜辞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尚五的说法;这些说法,便是早期的在宗教领域内活动的五行说。如,己已,王卜,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曰,吉。

东土曼年

南土受年

西土曼年

北土曼年(《粹编》907)

这是五方观念,因为“商”有时亦称“中商”,如:“戊寅卜,王贞受中商年,十月“(《前编》8,10,3)中商和东南西北并贞,说明殷人已经具有了确确实实的五方观念。

稍嫌不足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在卜辞中见到“五方”这个称谓而已。至于“四方”一词,则屡见不鲜:

辛卯卜,婴肜酒其又(侑》于四方。(《南明》681)

庚成卜,宁于四方,其五犬。(《南明》487)

既然说到“四方”,即使不提“中商”或“商”,实已隐含中方于其中了,当然。如能把这个隐含者表达出来,把“中”与“东南西北”并列而为五方,那便意味着达到了自我认识,意味着跳出自我而把我当作对象。与客观对象同等对待;而这是需要时间的。

这大概是我们见不到“五方”字样的认识论上的原因,在其他没有这种麻烦的场合。五的名日便显而易见得多。如:

王义岁于帝五巨正,佳亡雨。(《粹编》13)

庚午贞,霍大舞于专丘丰臣,专在祖乙宗,卜。(《粹编》12)

这个“帝五臣正”或“帝五丰臣”(丰,郭沫若释为“介”,今作“个”。见《桦编》考释),据丁山说,应该就是周人所谓的“明堂月令的五方之神"。即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见《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第138页)。两者之间是否如此直接而管单地相等,虽然还值得进一步推究;但人们确实也无法直接而简单地否认两者之间有着联系。至少,对于我们现在所注目的殷人之尚五观念来说,我们可以相信,这里出现的是“五臣正"“五丰臣”,而不是“六”或“四”个臣,当非由于偶然,联系到前述的五方来考虑,我们如果设想,这五臣正,便是五方天帝的大臣,或不致十分悖理。

因为,根据甲骨文字所示,方位不是简单的空间概念,而是能吃全牛全羊,可以使风遭雨的神祇。五方中的四方,都各有自己的专名,各有自己的风,风亦各有名:

东方曰析,风曰自

南方曰夹,风日凯

西方回书,风曰彝

北方日勹,风曰段《《京》520)

风为帝之使(参《乙编》2452,3094,《通》398),则“析”“夹”“韦”“勹”,便是四方之帝。至于中央之帝,自然是殷人自己的祖先了。帝既有使,亦应有臣,此之谓五臣正或五丰臣,五方、五臣之外,别有所谓“五火”。

丁丑卜,又于五火在隆。二月,卜。(《邺中》三,下,40,10)

……卜。又于五火,在齐。(《粹骗》72)

丁山认为这个“五火”就是后来《周礼》的“四时变国火”,亦即邹子所谓的“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杳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中国石代宗教与神话考》第104页)。也许操之过急了。钻燧更火的事,可能行之甚早;但五时用五木取五的办法。至《淮南子·时则》尚未见采纳,更何况殷人绝对没有五时的观念哩!直至目前为止,我们尚难确指殷人于春、秋之外,已经有了夏、冬观念,更不用说“季夏”这样一个显系为了凑数而起的有名无实的季节了。

从以上这些五方、五臣、五火的诸五中,我们不仅依次看到了殷人尚五的习惯,而且还能看到一个隐约的体系,那就是以五方为基础的五的体系;五臣是五方之巨,五火是五方之火;而五方本身,则不再属于其他,它是帝。这种以方位为基础的五的体系,正是五行说的原始。在后来的一些系统化了的五行学说里,如《管子》的《四时》、《幼官》。《淮南子》的《天文》等,仍然以方位打头。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八卦 中国风水 风水术 八卦风水 风水起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