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正理想作为核心内容的万世开太平,任用百姓之俊德而使万邦协和,造就天下均平的良好政治局面
张载用“均平〝这个词来概括周道的实质。所谓均平,并不是绝对平均主义,也不同于墨子的爱无差等的兼爱,而是根据历代儒家所一贯服膺的三代礼乐所提炼而成的一种文化价值理想,是亲亲与尊尊的完美的统一,合同与别异的有机的结合,用易学的术语来表述,则是精义时措,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健利且贞,既有阴阳之分,又有阴阳之合,是一种本于天秩天序的社会整体的和谐。先秦时期,孔千提信“仁者爱人”“泛爱众”〝博施于民”,孟子提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是把整个社会看作一个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宗法共同体,以亲亲之爱来促进社会的和谐融洽,以尊敬长辈来建立社会的稳定秩序。后来《礼记》把孔孟的这种思想提炼为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合同,一个是别异,合同即亲亲之爱,别异即尊尊之敬,这两个原则相辅而行,结为一体,就是礼乐制度的文化内涵。《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张载对这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并且进一步提炼为关于社会均平的外王理想。他指出:
”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恭敬樽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
礼,直斯清,挠斯昏,和斯利,乐斯安。(《至当篇》)
“节礼乐”,不使流离相胜,能进反以为文也。(《有德篇》)
“亲亲尊尊”,又曰“亲亲尊贤”,义虽各施,然而亲均则尊其尊,尊均则亲其亲为可矣。若亲均尊均,则齿不可以不先,此施于有亲者不疑。若尊贤之等,则于亲尊之杀必有权而后行。急亲贤为尧舜之道,然则亲之贤者先得之于疏之贤者为必然。“克明俊德”于九族而九族睦,章俊德于百姓而万邦协,黎民雍,皋陶亦以悼序九族、庶明励翼为迄可远之道,则九族勉敬之人固先明之,然后远者可次序而及。《大学》谓”“克明俊德”为自明其德,不若孔氏之注念。(《乐器篇》)
”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礼別异不忘本,而后能推本为之节文;乐统同,乐吾分而巴。礼天生自有分别,人须推原其自然,故言“反其所自生”;乐则得共所乐即是乐也,更何所待!是“乐其所自成”。(《经学理窟》)
张载认为,礼的本质是敬,合乎事物本然之宜,乐的本质是爱,合乎天地一体之仁。因而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其组织原则就是爱与敬的结合。爱就是亲亲,敬就是尊尊,此二者的结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相互制约,也相互渗透。对人恭敬退让以明礼。这就是爱人了,而爱人也必须尊重礼天生白有之分别。故亲亲与尊尊应随时保持一种均平的状态,亲均则尊其尊,尊均则亲其亲,在礼乐的运作上不断地权衡轻重,进行调节,不使流高相胜,破坏了均平。因为“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如果合同的一面强调得过头,就会上下不分,等差不明,不能建立正常的秩序,产生亲而不尊的偏向。反之,如果别异的一面强调得过头,就会离心离德,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群体的团结,产生尊而不亲的偏向。
《礼记•表记》对这两种偏向曾经做了详细的讨论,认为〝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士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就三代之礼而言,《表记»认为,夏道亲而不尊,般人尊而不亲,周人亲而不尊,“虞夏之道,宴怨于民。段周之道,不胜其弊”。这是说,三代之礼有的把合同的一面强调得过头,有的则把別异的一面强调得过头,相比之下,还是夏代朴实。最好的不是三代之礼,而是虞帝之礼。《表记》指出:“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
”张载根据这个说法也对虞舜时期的礼乐推崇备至,认为“观《虞书》礼大乐备,然则礼乐之盛直白赏以 来”。(《张子语录》)这主要是者眼于虞帝之礼把合同与别异、亲亲与尊尊结合得恰到好处,合乎时措之宜,没有任何的偏差。张载进一步强调指出,亲亲尊尊不仅是社会组织原则,而且是政治组织原则。”若亲均尊均,则齿不可以不先”,按年龄的大小排列先后。”若尊贤之等,则于亲尊之杀必有权而后行”,在任用贤才方面。如果贤均则以亲疏尊卑为等。
张载认为《尚书·光典》所说的“克明俊德”,就是把亲亲尊贤的原则用于经世外王,由近及远,由亲而疏,首先任用九族之俊德而使九族和陸,然后任用百姓之俊德而使万邦协和,从而造就了一种天下均平的良好的政治局面。孔颖达对“克明俊德”的注释着服于经世外王,是符合原意的。孔颖达《正义》说:“言尧之为君也,能尊明俊德之上,使之助已施化,以此贤之化,先令亲其九族之亲。九族蒙化,已亲睦矣,又使之和协显明于百官之族姓。百姓蒙化,皆有礼仪,昭然而明显矣,又使之台会调和天下之万国。其万国之众人于是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利。能使九族敦睦,百姓显明,万邦和陸,是安天下之当安者出“张载认为,《大学》列1用《光典》”克明俊德”之语,仅仅局限于从内圣的层面米理解,企释为人者白明其德,实际上”克明俊德•说的是尊明俊德之士,从事经世外王的事业,所以《大学》的诠释“不若孔氏之注愈”。由此看来,张载的礼学研究閘发了一种统一的内圣外王大道,而最后归结为亲亲与尊尊相结合的关于社会均平的外王理想。这种外王理想也就是张载的终极关怀,他所追求的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以这种外正理想作为核心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