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是万物之根本,而水是地之血气,风水中的“地母崇拜”和女阴象征
中国古代的大地有机说为风水的“地母崇拜”和女阴象征铺平了道路。如前所述,中国古代气论思想把天地万物的化生都看作“气”之所成,并认为大地也是有生气的。人与万物的化生都是气血所成,因而,地之生万物也是因地之有气血。《管子·水地篇》日,“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笼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万物莫不以生。”认为地是万物之根本,而水是地之血气。又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行。是以水凝蹇而为人。”正如《宅经》中所言,“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地之水犹如人之血,可见水对地之重要。
王廷相论万物生成时说:“水则阴精所化,万物形质之本《家藏集·答顾玉华杂论》,“气得湿而化质,生物之涂也,百昌皆然矣”《慎言·道体》。
方以智也很重视水的作用,他说:“人身之津液,草木之汁,皆水也,一气之所生也。凡滋生,皆水之为也,精之属也。”《物理小识》卷一)
水为阴之精、血之本,这是大地有机说的延伸,也是大地之母孕化万物的根本。因此,风水中对水的重视甚子其它任何方面,所以风水中要求“寻龙先看水”。《水法》中有这样的论述:“穴虽在山,祸福在水,所以点穴之法,以水定之。山如妇.水如夫,妇从夫贵。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
正因为“水为山之血脉”,而山又孕育万物,山通常就成为一个母体的象征,即“山如妇”。既然“山如妇”,山就应该具备妇人的一切类似功能:有胎息、有生气、有交婧之区、有孕育之穴等等。而风水说的体系正是依此而建立的。
1.关于胎息、孕育《青囊海角经》中指出:“认气于大父母;认气于方交嬉,看胎伏星;认气于成胎育,看胎息星全胎、保胎、破胎,是为做法。挨生傍气,或为脱壳借胎,或为子投母腹;脱煞逢生,或为借母养子,或为以子救母。”文中论述了如何从山体中感觉胎息以及胎息的几种不同情形。由唐代卜应天撰写、清代孟浩注解的《雪心赋正解》一书中,对山体的解释就有如对人体的解释:
“体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形著于地,有万水千山。胎息孕育,神变化之无穷;生旺休囚,机运行而不息、胎,指穴言,如妇人之怀胎;息,气也,子在胞中,呼吸之气从脐上通于母之鼻息,故日胎息。孕者,气之聚,融结土肉之内,如妇人之怀孕也。育者,气之生动,分阴分阳,开口吐唇如妇人之生产也。夫山之结穴为胎,有脉气为息,气之藏聚为孕,气之生动为育,犹如妇人有胎、有息、能孕、能育。”
宋廖禹《十六葬法》有息之四穴(斩、截、吊、坠),对其中的吊穴的解释是,“吊者,悬也。悬提其生气,生气奔于息之下,上不可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脱其脉。生气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一阴既盛,一阳复生。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所谓吊穴,根据气息所在,在点穴时采敢半离半连之式。
2.关于交嫌之区:《青霉奥旨》中写到:“雌为阴,雄为阳一气也。而以雌雄言者,犹夫妇之义也。夫妇嬉而男女生,雌雄交而品物育,此天地化生之大机也。故杨公首看龙家之雌雄。能交嬉的地方就是阴阳二气相交感的地方,二气交感就能化生万物。因此胎息可生,孕育可成,是吉利的象征。南唐何溥在《灵诚精义·形气》中说:“龙势必得阴阳雌雄会之处,而始成胎,认气者所当审也。”那么,交嬉之区表现为穴形何样?我们开始讨论下个问题。
3.关于穴形与象征:几平每部风水著作都要谈“相穴”之法,但是对接触风水文献不多的读者来说,总是被书中那些难涩之词弄得晕头转向,最后如坠云里雾里。其实,在了解风水文化的哲学背景和思想基础之后,就不难把握风水的整体特性了。风水是大地有机自然观的产物,是地母崇拜的表现。风水穴是指生气出露的地方,是阴阳交合之区,因而是女阴的象征。即使古代风水学家在谈论此问题时总是遮遮掩掩,不予明言,但只要你注意“意会”,是能找到其原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