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与《周易》:消息盛虛,有虚有实
天人关系,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它从天与人力一息息相通的整体出发,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受医学这门自然科学认识的影响,古代医家不仅不把人同自然界对立起来,而且自觉利用当时的科学和哲学所达到的对自然界的一般认识,去建立一套法天地之治的大人合一理论。《黄帝为经》就是受秦汉之际黄老诸家“天道自然”思想的形响,建立起“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的理论校式,从而裝定了中医学天人关系的然休观球础,后之医家无不围绕《内经》这一理论,结合其时代对自然界的认识,推演补充天人关系中的纵横联系链,使中医学;这种整体观臻于完普。杨上路运用汉易卦气说和天象科学,提出的“人以天生”(《太素•经麻正别》,以应阳阳消息的天人统一观,正是这一整体观中独特形式的表现。在《太素》中,杨上善主要以卦气说的“十二月消息卦”,闸释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人体阴阳的康实以及三阳三阳说。
所谓〝十二月消息卦”,源于汉易孟京易说。其于六十四卦中,选取复、临、泰、大壮、夫、乾、姤、遯、否、观、剥、坤十二卦,分主一年十二月。一卦体中,凡阴或阳交去者,为“消”;凡阴或阳交来复者,为“息”。从各阴阳爻的变化,尽见一年四时的阴阳消长。
寒暑变化,是古代天文学和哲学共同探讨的问题。汉易卦气说则是依据阴阳二气的升降讲寒温变化。《论衡•寒温篇»说:“易京氏布六十四卦于一岁中……卦有阴阳,气有升降,阳升则温,阴升则寒。由此言之,寒温随卦而至,不应政治也。”故汉以后,许多历书都号此说。这一观点无疑为杨上善所接受,并根据中医“善言天者,必验之于人’(《素问.举痛论》)理论,进而推验于人体阴阳虚实的变化。在《太素 •设方》中说:“十二交寒暑之气,十一月阳气渐息,阴气渐消;至四月阳气在盈,阴气正虚。至五月阴气渐息,阳气渐消;至十月阴气在盈,阳气正虚。
阴阳即为寒暑者也,盈虚以为虚实者也。人亦如之,消息盈虚,有虚有实。”
在他看来,十二爻”就是“十二月消息卦”的代名词,“十二爻应十二月”(《太素 •合人》)。从消息卦看,十月纯阴,坤卦用事,故“阴气在盈,阳气正虚”;至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复卦主之,阳气逐渐上升,阴气日趋消退,故自然界就由寒向温。四月纯阳,乾卦用事,故“阳气在盛,阴气正虚”;到五月夏至一阴生,姤卦主之,阴气又逐渐上升,阳气日趋下降,自然界又由署向寒。四时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即是寒暑气候相移的本质。同时也因为消息卦能够表示自然界一年中阴阳盈点盛衰的变化,从而也揭示了万物由生——长——亡的发展过程。天道发生,人事应之。人体的的阳亦随白然界阴阳消息,而有虚实的不同表现。《易 •系辞》:“消息盈虚,天行也。”杨上善将论气候变化的易理,运用于医事的思想方法,不仅是对卦气说的丰富,而且也为中医养生防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大素 •摄生之二》中,他的这种思想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告诚人们摄生应顺四时的阳消息而养。他说:“春之三月,主胆、肝之府,足少阳用事,阴消阳息。故养阳者,至夜即卧,顺的消也。秋之三月,主肺藏,手大阴用事,阳消阴息。 故养阴者,与鸡俱卧,顺阴息也;与鸡俱起,顺阳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