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知识

古代官职解:爵、丞相、太师、太傅、尚书、军机大臣、侍郎、郎中等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追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虛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 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古代官职解:爵、丞相、太师、太傅、尚书、军机大臣、侍郎、郎中等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 史前书日”,“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 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皆指此类官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训俭示康》:“当时士大夫家皆然。”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清朝袁世凯曾为兵部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古代官职解:爵、丞相、太师、太傅、尚书、军机大臣、侍郎、郎中等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如《屈原列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明清时指县长,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尹: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岡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

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 抚台”、“ 抚军”与巡抚同级地方长官。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盜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 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 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官职 丞相 尚书 军机大臣 侍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