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案例

汉代易学——观察自然现象是否正常,究明天人之际,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吕氏春秋》“法 天地’,“顺四时”,“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也是要建立一个贯通天人的思想体系。它以十二纪为纲,搭了一个架子。每纪的纪首是该月的月令,记述当月的季节、气数、天象、物候、农事、政令、宗教祭祀,并与相应的五帝、五神、五行、五方、五色、五音、五祀、五虫、五味、五脏、十二律及十天千相配合。而且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将四组论文配属于四季之下。如春天生育万物,其论文的内容即讲养生;夏天主发育长养,其论文的内容则讲教育和音乐;秋季主肃杀,所以其论文的内容即讲用兵和刑罚;冬季为一岁之終,万物收敛潜藏,其论文的内容则讲生死存亡之道。如果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统治者的政治措施合乎天时,就会对自然界有所帮助;如果不顺天时,就会引起自然界不正常的变化,招致灾祸。实际上,这是以“天人相通”的原则,建立了一个以五行为支柱、以阴阳二气的运行为内容,时间与空间相配合,天地人一切事物皆包含其中的宇宙间架。

汉代易学——观察自然现象是否正常,究明天人之际,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汉武帝初年,淮南王刘安(前 179~前 122)也招纳“宾客”,叫他们写了不少书,其总集名为《淮南鸿烈》,简称《淮南子》。《淮南子•时则训》几乎完全接受了上述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世界图式,而又加以发展,同样是企图建立一个贯通天人的自然哲学系统。

几乎与此同时,童仲舒为了给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提供理论根据,也吸取了战国以来的明用五行思想、以明用在四时四主中的运行言天道,并将此天道费的于人生、政治、社会全面活动之中,以建立天人费通的庞大思想体系。又將(公羊春秋》加以特别解释,组织到这个思想体系之中,借以说明他所认为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秋序及其变化规律。照他虚构的世界图式,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和地是这个结构的轮廓,五行是这个结构的问架,明阳是这个结构中的两种势力。

从空间方面说,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这五种梦力,好像是一种“天柱地维”,支持着整个宇宙。从时间方面说,五行中的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的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而土兼主四时。当阴阳二气运行到某个方位的时候,它们就与原来主持这一方位的某一行,合力并功,形成某一季节。如阳气运行到东方,与木结合,形成春天,生长万物;运行到南方,与火结合、形成夏天,养育万物,如此等等。同时,这个世界图式,也包含人类在其中,天人是相通的。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人有什么,天也就有什么。比如天有阴阳,人有哀乐,事有德刑;天有五行,人有五脏,行有五事;天有四时,人有四肢,情有喜怒哀乐;天有昼夜寒暑,人有明味刚柔等。总之,人是天的副本,宇宙的缩影。这就叫作“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 •阴阳义》)。既然天和人是同类的,凡同类的东西可以互相感应,那么天和人也可以相互感应。所以人的意识和行为,可以引起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人君喜怒赏罚得当,世治民和,可以使寒暑得时,风调雨顺。相反,赏罚不当,可以使寒暑不时,灾害四起。也就是说,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天时节气的变化。反过来,天时现象的异常变化,也预示着人事要出大问题。

汉代易学——观察自然现象是否正常,究明天人之际,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因此,观察自然现象是否正常,究明天人之际,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据《汉书》记载,汉宣帝(前128~前91)时,丞相丙吉(?~前 55)春天外出,看见一帮清道的人打群架,死伤了不少,他不问不管。后来看到有人赶着一群牛,牛大口喘气,吐着舌头,他却十分关心。当时许多人不理解,有的讥笑他。在今人看来,丙吉好像很残酷,不人道。可是在古人看来,丙吉却是贤明的宰相。因为在他看来,牛喘说明天太热,而当时的季节不应该如此,这就是阴阳失常。阴阳失常说明国家将要发生大事,可能会有伤害,所以丙吉特别重视。这就是西汉学术思想发展的大趋势。孟喜、京房的“卦气”说正是在这一贯通天人的大趋势下的产物之一。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易学 天地 自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