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苑诗絮一人生掠影(三):相聚惊白发、仁者长、咏山菊、精魂
(一)故乡梅州山城“老三届”中学校友聚会,我算是67届平远中学毕业。据说,我们班的人,在山城表现不错,还出了县长、局级七品官。于是,便有人主持组织这一活动。
大学校友聚会常有,但中学一班人聚 会却难得。分手35年后,几乎认不出来,相聚时感慨良多:当年一个班的同学,有仕途通达做官者,有发迹富豪者,有困于生活自杀身亡者,有一生未成家独身者....
回首当年,风华正茂,每个人对未来充满理想憧憬。毕业后各奔前程,在社会上拼拼搏搏,35年后,再度相聚,已面目全非一才也?智也?命也?运也?!
西方心理学家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人的四柱既反映了性格也决定着命.....
相聚惊白发
三十五年一瞬间,依稀梦里在学园。
庭阶追逐还嬉戏,蓦惊同窗白发缘。
壬午年春月
(二)余每见易学中人,常为寿元之事争辩,有日:“学 易可长寿。”亦有反对认为:“泄天机折寿。”
对此,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作论,不要因为京房之死就是学易惹的祸。综观历史,易界人物确实长寿者居多,如华山陈抟就活了100多岁。其实,历史上的易家、道家多为须发髯髯者也。
至若寿者,多由于心胸宽广,仁厚慈祥,他们有包容万物之胸襟使然。再就是行善积德,实增寿之根基。
数年前,笔者有缘与易界高人刘大钧教授谈及此事,刘教授以“数术不演仁者寿,龟筮岂卜贤者愚。”一句见赠,寓意深长,得益匪浅。
愿易界同仁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同时,亦注意修养德性。
仁者长寿
品高何必虑终年,生死循环亦自然。
数术不演仁者寿,龟筮自教后人贤。
2002年春月
(三)余研易几十年,感慨良多。
易学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依存关系,其中科学原理深藏,哲学理念更远远超过西方。应该说,研究这门学问,对社会造福无穷,只可惜,它一直得不到社会力量的支持。近代无论研究那一门学问,社会及政府部门都会安排一定人力、拨出一定资金,作为研究经费与场所,并创造良好的环境,给予鼓励表彰。
唯有这门学说,备受社会压抑,有人动辄无理批判,唆使世人投之冷目。但研究的成果,却又被社会暗中应用,经常用于社会治救弊端。
于是,我不禁联想起自然景物,在百花丛中,牡丹、水仙、玉兰、桃花、玫瑰等等花草,人们不惜一一切代价地进行施肥、松土,甚至用尼龙薄膜复盖,用空调降温,精心栽培。
只有深山野岭的山菊花,它被人们遗忘,不仅无人施肥管理,往往还被行人随意踩上- -脚,但它无怨无悔,默默地与大自然拥抱,独自点缀着大自然的风光,甚至它抱着残香干枯后,还供给,人们作清凉解毒之药。
易学,是山菊花吗?一愿学易者以此自勉,特别要保持学者自身品德。
咏山菊
西风飒飒独鲜妍,不恋沃土与乐园。
点缀山河抱香死”,犹存躯干作药煎。
注:①指菊花的傲人气节,不论西风北风皆不能吹落其花瓣,直至抱香枯干。
(宋)郑思肖对菊花赞日:“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四)国际友人说:“在世界上, 一提到埃及,就会想到金字塔;一提到中国,就会想到《周易》”。
从而可知,中国《周易》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而这部伟大的经典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瑰宝。
我爱中华!振兴中华,张扬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历史使......
精魂
易海泛舟三十年,此身亦幻亦随缘。
红羊劫岁中留躯体,下乡上山碎家园。
俗世沉浮轻富贵,清心易性顺自然。
黄河儿女精魂健,传统文化永擎天!
注:①这里泛指“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