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周易》体例一爻为主的解释,最终引出其贵无论的玄学理论
一爻为主说,乃对《彖》的爻位说的发挥。此说。就筮法说,来于变卦说,即本卦变为之卦,以可变之爻断一卦之吉凶。后来,《彖》解经,发展为一爻为主说。
王弼以此为《周易》之体例,并不能解释一切卦义,而且有时也不能自圆其说。如前引履卦卦辞,以履虎尾,不咬人,为吉。可是,此卦六三爻辞,却说〝履虎尾,咥人,凶”。爻义同卦义正相反,六三爻并末成为履卦之体。王弼把六三爻义归之为《彖》文所说,不谈经文原义,企图解次这一矛盾,这就强词夺理了。王弼也意识到一爻为主说,并不能解释一切卦义,所以在《明象》中又补充说:“或有遗爻,而举二体者,卦体不由乎爻也。”“遗爻〞,即地开一爻为主。“二体”,指一卦上下两体,以此确定其卦义。如归妹卦,震上兑下,王弼注此卦义说:“妹者少女之称也。兑为少阳,震为长阳,少阴而承长阳,说以动,嫁妹之象也。”此即二体说,取上下两卦的卦义,解释“归妹”。二体说,很难同取象说划清界限。
其注《彖》文“说以动,所归妹也”说:“少女而与长男爻,少女所不乐也。而今说以动,所归必妹也。量与长男爻,嫁而系娣,是以说也。”此是以震为长男,兑为少女,以少女同长男爻,说明归妹卦义。这又是主取象说了。可以看出,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同样不能解释通卦爻辞同卦爻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又一次说明二者本无必然的联系。
但王弼所以推崇一爻为主,寻求一卦的整体性,却反映了一种理论思维:承认繁生而又变动的事物中,存在着统一性,规律性。其在《明家》中,赞扬一爻为主说:
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家者也。夫动不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者也。故众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动之所以得威远者,原必无二地。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故自统而寻之,物虽众,则知可以执一御也。由本以观之,义虽博,则知可以一名举也。故处璇玑,以观大运,则天地之动,未足怪也。据会要,以观方来,则六合辐辏,未足多也。“致一〝,归于一。“会”,会合。“璇现”,古代观察天象的仪器。“会要”,细要。“辐辏”,向轴心会集。这两段话,有两层含义。其一,就筮法体例说,所谓“众”,“物虽众”,“义虽博”,“天下之动”,皆指一卦六爻说的;所谓〝至寡贞夫一”“宗”“元”〝执一”“一名”等,指为主的一交说的。王弼认为,六爻杂聚,其并存和变化,并非没有章法,而是受一个中心观念即为主的一交之交义所规范,所统率,此即“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其二,就其哲学意义说,“物虽众”,“天下之动”,指事物变化的多样性;“至寡”〝一"〝无二”,“必由其理”的“理”,指其统一性,规律性。王弼认为,宇宙中的事物,包括天象在内,其变化都是复杂多端的,但都受一根本的原则所支配,所以其变动,并非安动,而是有其规律性;其存在,虽干差万别,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其统一性。人们掌握这一根本原则,就如同掌握璇现和会要一样,不被天象和事物的变化所迷惑。
在王弼看来,这两层含义是一致的,即《周易》的体例,其一爻为主,体现了宇宙中事物变化的规律性。实际上,他是以自己的哲学观点解释《周易》的体例。王弼这种解释,同样表现了其易学的理性主义的特色。他注重《周易》中的义理,从探讨各爻的爻义,追求一卦的卦义,从复杂的交象中探讨简易的原理,进而追求事物的最高的普遍原则,这样,在哲学上便导出“物无安然,必由其理”的命题。这种观点,无论在易学史上和哲学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他从事物存在的角度,寻求其所以存在的根据,所谓“众之所以得成存者,主必致一也”,这就把两汉以来易学中的哲学问题,从宇宙发生论引向本体论即存在论的探讨。这是王弼易学的一大贡献。
当然,王弼从独法中的一爻为主说导出一以统众说同其玄学理论也是分不开的。其在《老子指略》中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而必自远以证其始。夫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胸以叙其本。故取天地之外,以明形骸之内。明侯王孤寡之义,而从道一以宣其始。”认为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原理,所谓“道一”,则居于天地之外,隐藏在万物的背后,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成为世界的本原。
这个“一〝,也就是“无’,所谓“由无乃一,,一可谓无。”(《老子注》四十二章)因此,他在《明彖》中说:“夫动不能制动,制天下之动者贞夫一者也”是说,作为统率众爻和天地万物的“一〝,其自身是不动的,正因为其自身不动,所以才能主宰天下之动。邢踌注说:“一本,动不能制动,作天地不能制动。”按此版本,王弼认为,天地亦是一物,不能制天下之动,主宰天地万物变动的那个〝一〝,居于天地之上。
此与《老子指略》所说〝取天地之外,以明形骸之内”的说法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其一以统众说,又同其〝有之所始,以无为本〝(《老子注》四十章)的玄学理论相通。所以其注《老子》十一章说:“毅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寡统众也。”总之,王弼通过对《周易》体例一爻为主的解释,最终引出其贵无论的玄学理论。这正是玄学家解易的特征之一。于世界之外,寻找世界的统一性,实际上是从思维中引出世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这是玄学唯心主义的观点。以此种观点解释筮法中的体例,则不承认《周易》的法则,是对天地万象的摹写。同取象说相比,则是一种唯心主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