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将来事业成败的关键,可以不深思熟虑、谨慎考察吗?观人术告诉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性情的事业
[原文]
人生而有四方之志。择官而仕,顺夫性情,以道辅世而无死亡,是子思子①之所贵也(见《孔丛子》②。下此则子房以沛公③为天授,乃事之而不去;邓禹④杖策谒光武于河北,愿得垂功名于竹帛。虽曰攀龙附凤,亦人之情也。即以大圣之姿,撼轲⑤不遇,而犹为匏瓜之叹⑥,择木之喻。过此而言无意于建树者,必有激而然也。
择官于外,必有受之之人,其人之贤否如何,即一已将来成败之所系,可不熟思而慎察之乎?史称马援⑦邀游二帝之间,卒归光武成就功名。其事可为择官而观人者鉴,因见之如左方焉。
[注释]
①子思子:名级,字子思,孔子之孙,曾为鲁缪公师,著《中庸》,另有《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②《孔丛子》:书名,多记孔子、子思等人言行,相传为秦末孔鮒所撰,疑为伪托。
③子房以沛公为天授:子房,即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的最重要谋士,封留侯。沛公:指汉高祖刘邦,刘邦称帝前称沛公。张子房认为沛公得天下是天命,故称天授。
④邓禹:东汉人,游学长安时与刘秀为友。刘秀起兵讨王莽,邓禹策马前往,为之运筹帷幄。刘秀称帝,邓禹居首功,拜为大司徒,封高密侯。
⑤撼轲:同“坎坷”。
⑥匏(pao) 瓜之叹:《论语.阳货》 记载,有人召用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说此人为人不好,劝他不要去。孔子说:“我难道是中看不中用的匏瓜吗?哪能只是悬挂在那里而不给人吃呢?”匏瓜:葫芦。
⑦马援:字文渊,东汉人。二帝:指蜀帝公孙述和汉光武帝刘秀。后来马援为刘秀平定陇右出谋献策,因功拜中大夫、陇西太守、伏波将军。
[今译]
人,大都有走出家门,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志向。选择一定的职务来做官,使之适合自己的性情,用道来辅助社会而不考虑个人安危,这是子思子所崇尚的(见《孔丛子》)。 后来,张良认为刘邦有做皇帝的天命,便一直追随和事奉他而不离去;邓禹策马到黄河以北去拜见光武帝刘秀,希望在历史上留下功名。这些虽然属于攀龙附凤,但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孔子那样的伟人,凭着圣人的资质,尚且因为一生坎坷而没有机遇,而发出了匏瓜悬而不用的叹息,作出以良鸟择木而栖的比喻,何况其他人呢?如果有人超越了这些,表示自己无意于建功立业,那一定是特别事情的激发使他这样的。
到外面去选择官职,必定有接受他的人,这个人贤良与否,就是自己将来事业成败的关键,可以不深思熟虑、谨慎考察吗?史书上说马援周旋在蜀帝公孙述和光武帝刘秀之间,最终还是归附了光武帝,这才成就了功名。他的事迹可以作为为选择官职而观察人者的借鉴,所以引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