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过度就是懦弱!易经告诉你如何谦恭有度,实时应对
谦虛固然好,但谦虚过度,就是懦弱。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抉择,要知道何时应该谦虚、何时应该张扬,从而灵活应对,游刃有余,促使白己快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巅峰。
《易经》中说:“巽在床下,丧其资斧,克凶。”就是说,谦卑恭顺到了极点而屈于床下,丧失了赖于谋生的资本,丧失了刚硬的本性,结果是凶险的。
人既有刚的一面,又有柔的一面。只有做到刚柔并济,方能在人生的大道上无往不胜,人一旦失去了刚的一面,将变得懦弱无能,而谦虚过度就是失去了刚性,变得自卑。
自中是一种因为过多地否定自我而产生的自惭形秘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 、学识、品格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膽前顾后等。自卑心理可能产生在任何年龄段和各种各样的人身上。
很多德才平平的人的生命中也是可以闪现出“辉煌”与“亮点”的,可是他们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流露出“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甚至把悲观失望当成人生的主调。有些人经过奋力拼搏,工作上有了成绩,事业上造就了辉煌,可是他们又常常担心今后“风光”不再,容易产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叹。
谦虚是不能与怯懦画等号的,尤其是谦虛者作为强势一方面对弱势一方时,谦虚的尺度更应把握得当。毛主席曾讲过“谦虚过度等于骄做”,事实上,谦虚过度等于法懦。谦虚品格应该体现在对自己成就的评估上,而不是对自己所面临的人和事上。
所以,谦虚而不忘上进,恭敬而不自卑,为人处世,有礼有节,既不恃才做物,也不轻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谦虚!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谦虚既不过分又能恰到好处呢?
1.恰当运用工具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你只有把你的“金刚钻”时刻装备好,才可以在人生的路上走俏。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既不海口大夸,也不逃避责任。这种关系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这样的互-信关系一旦形成,那么你将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工作效率和工作回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提商。
2.展现你谦虚的态度
当领导夸奖你时,你要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向领导学习的地方;当同事赞扬你时,你要明白有了成绩是得力于对方的协同和帮助;当下属领扬你时,你要清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左膀右臂的鼎立配合,一切才能够顺利发展。这些要明之于心,并宣之于口,让对方知道你的诚恩,时刻展现你谦虚的态度,这样你才能让领导赞同、同事佩服、下属敬仰。
3.机会面前不含糊
在职业生涯中,对我们影响深远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当上司和领导有意提拔自己时,一定要勇敢地站出来,通过自立、自信、自强的性格态度和办事能力,让领导看到希望;当一些对自己发展至关重要的机会来临时,我们一定要迅速出击,勇敢地抓住机会,主动接住这只“绣球”,绝不能因为过度的谦虚让我们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失之交臂。
4.适度张扬自我
在工作中,适时向领导展现自己业已取得的成绩,通过创新的手法和独特的业线表现,让领导关注自己这只“潜力股”、提携自己,从而有助于自己这颗“金子”大放光彩,这也是营销人避免自己走弯路,规避怀才不遇的一个捷径。要善于推销自己,通过 与领导“零距离”接触,让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地在领导面前“闪现’。当然,首要的前提是你要先使自己成为优秀“产品”,不断自我创新。
5.谦虚要讲究策略
谦虚不等于白单,谦虚过度往往就变成了自卑,而自卑的人在工作当中是很难得到领导欣赏的;谦虚要注意分寸,谦虚过一分就变成了懦弱,而少一分就变成了狂安和轻浮;谦虚要分清对象,对于谦虚的上司或领导,适当的谦虚,可以增加与上司的共吗,让领导产生好感,而对于自信而张扬的上司或领导,你的谦虚很可能会被对方认作无能。
6.塑造个人品牌
适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核心价值,让自己这块“金子”时时闪耀光芒,而不是“含蓄”地深埋“地下”。谦虚也好,自信也罢,都应把自己打造成一种品牌。优秀的人才是勇于和强于塑造个人品牌的,既要知道谦虛是个人成长的助推器,又要明白适度的自我张扬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阶梯,从而使自己出类拔萃,更好地展现自己、发挥自己。
任何一个人,如果过分谦虚,他就会生活在畏畏缩缩之中,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的人,理想将变为泡影,即使只想维持生存也难免会出现问题。
《易经》中说:“频巽之吝,志穷也。”就是说,朝三暮四,使人无所适从,志向难以实现。
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要注意生活的细节,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可朝三暮四,事情要做就做到底,做到最好。
汉代刘向所著的《列女传•母仪》中记载: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就问他:“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便用刀割断了正在织的布。孟子问其故,孟母语重心长地说:“学习就像织布,积寸为尺,积尺为丈。你不求上进,就像我割断这织的布一样!”孟子恍然大悟,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我们打心自问,是不是所做过的事情都完整而又无憾呢?恐怕任何人都不敢做出肯定回答。如果一件事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我们没有做好是情有可原的,而我们能力之内的事做不好,那将是一种遗憾,如果由此养成了半途而废、朝三暮四的习惯,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