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的相处之道,兄弟间可以借以观人的例子,也抄录两则如下
[原文]
兄弟之可资观人者,亦录二则如后。
《三国志 ·诸葛瑾①传·注》:
孙权②报陆逊书云:“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此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
《大唐新语》③:
张楚金年十七,与兄越石同以茂才应举。所司以兄弟不可两收将罢越石。楚金辞日:“以顺则越石长,以才则楚金不如,请某退。时李绩为州牧,“叹曰:“贡才本求才行,相推如此,可双举也。”今两人同赴上京,俱擢第。
(注释]
①诸葛谨:字子瑜,诸葛亮之兄。在避乱江东期间被孙权任为长史,后又任南郡太守、左将军、大将军等。
②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皇帝,以礼贤下士、善于用人著称。
③《大唐新语》: 模仿 《世说新语》 体例,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的历史书十三卷,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唐刘肃撰。
[今译]
兄弟间可以借以观人的例子,也抄录两则如下。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 记载:
孙权在给陆逊的信中说:“子瑜与我共事多年,情同骨肉,彼此深为了解。他的为人,不合乎道的事不做,不合乎义的话不说。刘玄德过去派孔明到吴国来,我曾经对子瑜说:“你与孔明是同胞兄弟而且做弟弟的追随兄长,在道理上也顺畅,为什么不留下孔明? 孔明如果听你的话,我自当用书信向刘玄德解释,我想那时他只能接受现实。”子瑜回答我说:“弟弟亮已经投靠了别人,名分已经确定了,从道义上也不会再有二心。弟弟不能留在江东,正如我不去投奔一样。
这些话足以打动神明,今天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呢?
《大唐新语》 记载:
张楚金十七岁,与兄长越石同时以秀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认为兄弟两个不能同时录取,准备将越石淘汰下来。张楚金推辞说:“按照排行,越石是兄长;根据才能,楚金不如哥哥,请让我退出。”当时李绩担任州牧,感叹说:“选拔人才,本是追求才能和品行,现在兄弟两个如此推让,可以同时举荐。”让两个人同时进京,结果都被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