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道教神仙体系 道教的神仙体系,是道教设置的彼岸世界,它对于道教来讲,至关重要
《周易》与道教神仙体系
道教的神仙体系,是道教设置的彼岸世界,它对于道教来讲,至关重要。因为道教的根本教义 是追求长生不死,肉身成仙;如果不证明神仙的存在,其教义将不能蒙骗任何人,道教本身也将化为乌有。
道教的神仙系统与它的理论系统一样,都反映出;博杂、兼收并取和任意安说的特点。神话中的盘吉、传说中的英雄、历史上的圣人、现实中的创教祖师等众多人物,只要能想象出来的,都在道教的神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博杂与庞大、臆说与无知的程度,是我们今天很难想象出来的。大体说,道教的神仙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句陈上宫天皇大帝、扶柔大帝、九皇、八卦神、太清道德、天尊、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极紫微北极大帝、三皇五帝、太上老君、三十六洞七十二府诸神诸仙,等等。这些神仙的名称和内涵相当一部分与《周易》有关,试举几例:
(一)道德天尊,亦即太上老君,是道教尊崇的三清之一的“太清”。《太上老君开天经》说:“伏義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日无化子,一名郁花于。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義。”道教欲神其学,所有的学派宗派都在被贬之列。《易传》说伏義画八卦,那么谁教伏羲的呢?是太上老君。
这老君要剽窃伏義的成果,显然是因为他要盗用八卦的理论和知识。盗用了哪些呢?下面他不打自招地说:周初时,老君下为师,号日變邑子,作《赤精经》。老君曰:“秘化之初,吾体虚无,经历无穷,千变万化,先下为师。三皇以前,为神化之本;吾后化三皇五帝,为师并及三王,皆劝令修善。天一、地二、人三、时四、音五、律六、星七、风八、州九,合有四十五。子午印西,中央各有九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中有五龟,体成八卦。”
这里是用易学的九宫八卦河图说来安排老君的“神化”。老君先教化三皇以前的世界,后教化三皇和五帝,进人了夏商周三代时,又为三代之王的老师。其神化的主体是“劝令修善”,内容则包括三才的生成、天文的星、历算的时、音乐的律、气候的风、地理的九州,而这一切变化都统一于九官八卦。从道德天尊的名宇看,似乎与老子《道德经》有关系,但从他的功能本领吞,无距是受了《周易》的深刻影响。
(二)八卦神。《大上老君中经》说:“八卦天神,下游于人间,宿卫太一。为八方使者,主八节日上计较定吉凶。乾神,宇仲尼,号日伏義;埃神,字大曾子;艮神,字照光玉;震神,字小曾子;巽神,字大夏侯;离神,字文昌;坤神,字杨瞿,号曰女娲;兑神,宇一世。常以八节之日存念之,其神皆在脐中,令人延年。”《易经》的八卦在这里与神话传说人物和历史人物相比附,具有了神的意志和功能。“八节”,即二分二至和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八方“指四正四维八个方向。八卦与八方、八节相配,始于汉代易学的卦气说。把八卦附会为八神,也源于《说卦»的“帝出于震”。“帝”,孔颖达释作“天帝”,天帝出于八卦的变化之中,并主宰万事万物。《说卦»孔疏的这种说法,很自然地被道教进一步发挥,把八卦本身也变成了神。而《周易》本身所含的神秘性,很容易地被道教神学用来作为造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