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本 本于阴阳 论人之有生及其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论人之有生及其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1.生之本,本于阴阳
古代的唯论者认为,万物的化生,都是由天地阴阳二气相合而成,人之有生亦然,所谓“阴阳和,故能有子”(《素问·是古天真论》)。《易·系辞》云:“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乾道成男,地道成女”,而男女、乾神,也是一明一阳,只有明阳相会合,才能化生新的生命。朱丹溪也说:“夫乾坤,阴阳之情性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格致余论·受胎论》)这些都是极其朴素的认识,但对所谓生命是上帝赐子的迷信说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揭露和打击。张氏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哭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和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污,阴阳和,故能有子” 的经文进一步解释说:“有子之道,必阴阳合而后胎孕成,故天一生水而成于地之六,地二生火而成于天之七,所以万物之生,未有不因阴阳相感而能成其形者,此一阳一阳之谓道也。”(《类经·藏象类》)他还对与生殖收关的天癸用阴阳解释说:“癸者,天之水,干名也,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王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者,天一之阳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类。”(同上)是天癸包含着阴阳,为先天之精。“人之生也,合父母之精而有其身,父得乾之阳,母得坤之阴”(同上),此经所谓“生之本,本于阴阳”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2.生气通天
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是一小天地,有生之初,虽由父精母血,阴阳相合而成,然父精母血是内因,是根本,所谓“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而天(自然界)则是外因。《矛盾论》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内因固然重要,外因的条件亦不可少,正如鸡蛋没有一定温度不能孵出小鸡来一样,光有“阴阳和”的内因,没有适宜的外部条件如生活环境、气候、岁时,也会使生育繁衍受到影响。古人对生育重视“阴阳和”内因的基础上,亦很强调自然气候、地域、季节等问题,提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明人的生命活动,其根本是阴阳,但与天气相通。东汉的大医学家张仲景说:“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张介宾则综合古代医家及《易》的学说加以闸述:“凡物之形而外者,为仪象之流行,藏而内者,为精神之升降,幽明动静熟匪由天。”(《类经·疾病类》)人有生之初既皆通于天气,出生之后亦悉与天地相应,张氏用六十四卦圆图作了形象的比喻,他说:“六十四卦列于外,略阴阳交变之理也,太极独运乎其中,象心为一身之主也,乾南坤北者,象首腹之上下也,离东坎西者,象耳日之左右也。”(《类经附翼 ·医易义》)
3.生长壮老己规律
关于人之生长发育及其盛衰变化规律,《内经》言之纂详,女子以七岁为一阶段,男子以八岁为一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显著的变化,而七为阳数,八为阴数,女子属阴,数反为阳,男子属阳,数反为阴,对此,张氏解释说:“七为少阳之数,女本阴体而得阳数者,阴中有阳也。”“人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阴中有阳也。’“八为少阴之数,男本阳体而得阴数者,阳中有阴也。”(《类经 ·藏象类》)叉说:“天地万物之道,惟阴阳二气而已,阴阳作合原不相离,所以阳中必有阴,阴中必有阳,儒家谓之互根,道家谓之颠倒,皆所以发明此理也。如离火属阳居南而其中则偶,是外阳而内阴也,坎水属阴居北而其中则奇,是外阴而内阳也。震、坎艮是为三男,而阴多于阳,巽、离、兑是为三女,而阳多于阴。”(同上)这样,人的生长发育,女子以七岁为一阶段,男子以八岁为一阶段,于医于《易》给无不合。
他还以六十四卦圆图之阴阳升降次序比喻人之生长壮老已,可以说明其变化是渐进的,有秩序的。〝自复至同人,当内卦震离之地,为阴中少阳之十六,在人为二八,自临至乾,当内卦兑乾之地,为阳中太阳之十六,在人为四人,自姤至师,当内卦巽坎之地,为阳中少阴之十六,在人为六八,自遯至坤,当内卦艮坤之地,为阴中太阴之十六,在人为八八。阳生于子而极于午,故复日天根,至乾为三十二卦以应前之一世;阴生手午而极于子,故姤日月窟,至坤为三十二卦,以应后之半生。前一世始于复之一阳,渐次增添,至乾而阳盛已极,乃象人之自少至壮,后半生始于姤之一阴,渐次耗减,至坤而阳尽以终,乃象人之自衰至老。”(《类经附翼•医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