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百病生于气,治贵善调理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百病生于气,治贵善调理

气是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气治则治,气乱则病。《素问 ·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势则气托,恩则气铺。“故医治疾病,以调理气机为第一要行。“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张氏推崇此说,并进一步阐明:“天地之道,阳主气,先天也,阴成形,后天也,故凡上下之开降,寒热之往米,晦明之变易,风水之留行,无不因气为动静,而人之于气亦由(犹)是也,凡有余之病由气之实,不足之病由气之虚,如风寒积滞,焱饮淤血之属,气不行则邪不除,此气之实也;虚劳遗漏,亡阳失血之属,气不固则元不复,此气之虚也。虽日污火,实所以降气也;虽日补阴,实所以生气也。”(《传忠录·论治篇》)

张氏此论,不但抓住了治疗的要领,而且将气与形对,推导出先天、后天、阴阳、升降、寒热、晦明等对侍关系,都是气的动静。疾病虽繁,不外有余不足,污有余,补不足,亦无不是为了调治气机。“气有余便是火”,污火即是降气,固不难理解,而补阴与气,似不相涉。张氏谓“污火实所以降气”,“补阴实所以生气” ,不无创见。它指出了水火阴阳的相互关系,示人要辩证地运用调治气机的方法,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从张氏的学术思想和制方遣药来看,无疑是属于温补学派。他说:“易有万象,,而欲以一字统之者,日阳而已矣;生死事大,而欲以一字蔽之者,亦曰阳而已矣。”(《类经附翼 ·医易义》)力诋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非,申言“阳非有余,阴亦不足”,人以阳气为宝,“即日虑其亏亦非过也”(《传忠录·阳不足再辦》)。

基于以上认识,故制方遣药,偏尚温补。谓“惟高明见道之土”,“常以阳衰根本为忧,此热方之不可不预也”(《新方八略·热略》)虽然从新方八阵的整体看,不三清热滋阴之剂,如补阵中有一至五阴煎,攻阵也用大黄,寒阵更用芩连栀柏和石齊。但比较而言,温热药和温补方剂还是比重大得多。如补阵 29 方,攻阵仅6方;寒阵20 方,热阵25 方。而在实际应用中,重视温补尤为明显。如谓:“热证明显,人多易见,寒征隐微,人多不识。……敦知实热为病者,十中不过三、四,虚火为病者,十中尝见六、七。”(《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并体会《易》之关于消长之机,“未尝不致其扶阳抑阴之义。”(《类经附翼·医易义》)

张氏虽然偏重温补,但他又非常强调阴阳调燮,刚柔相济。如谓“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阳;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甦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子阳中求阳、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新方八略.补略》)在具体制方遣药上,就业充合快理这一恩想,知他宗你就你气九之义,的左的统和话路统好的善的改善。肾水不足,在用熟地、山英肉、山药、枸杞等滋补阳血的药剂中,加人鹿角胶温补肾阳;后者治元阳不足,在用肉桂、附子等辛热助阳药中,亦重用熟地、山药、英肉、枸杞,以滋养肝肾。这一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组方选药原则,对临床辨证施治是有重要意义的。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易经 治病 生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