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知识

明清时期的研究和注释风水著作之风大盛;风水对道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当代风水学的研究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一、明清时期

宋代已基本定型的风水理论在随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深远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风水学者,其主要任务是对已有的风水著作做进一步阐释,对来自实践中的问题做进一步总结和提高。因此,这一时期研究和注释风水著作之风大盛。特别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考证之风的兴起,更推动了风水理论研究的发展。众多“辟谬”、 “校补”、 “笺注”之作不断涌现。

在地学方面,徐霞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一生访遍名山大川,虽不是从事风水术,但对岩溶、流水、地貌等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并完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明末吴江人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曾在日本引起轰动。此书有三卷十篇,卷-是兴造论、园说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四篇;卷二讲述栏杆:卷三有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明成祖对风水术有偏好,他曾多次召见风水师,为自己卜寿陵。明代民间普遍讲究风水,以士人为重。清王朝重视陵墓的风水,阳宅建筑也很讲究,颐和园的排云殿就是传说中的风水佳处。

清初考据学盛行,一些学者在地学上也有贡献。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地脉》、《形胜》、《风土》等篇目,对舆地山川进行了探讨。清代民间也很讲究风水。北方人修四合院,大门都开在院子正面的前左角,称为青龙门。这样的结构为坎宅巽门,最吉利,住在这种院子里的人在心理上很容易得到满足。

明清时期的研究和注释风水著作之风大盛;风水对道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当代风水学的研究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几乎对每篇风水著作都做了考证,对当时流行的《葬书》、《宅经》、《玉尺经》、《地理大全》、《地翠总括》等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大体内容等做了较详细的考证和论述,成为相当重要的风水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编纂,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共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包括很多风水典著,如《葬法》、《宅经》、《撼龙经》等。

二、风水与宗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其思想来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讲求虚无、宁静、无为、不争。在东汉之后,道教成为一种教派之后,慢慢走入歧路,希求通过修炼身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脱离世俗成为神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宗旨是通过身体的修炼和对自然的利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脱离世俗成仙。基于这样的思想,道教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研究,风水学从中获益颇多。

道教的经典《道藏》中,就收录了风水经典《宅经》和与风水有关的丧葬礼仪著作《儒门崇理折中堪舆完孝录》。理气派风水的“九星"说即是借鉴道教,凤水典籍《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是借了道教神仙谱中的“玄女”之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原本是道教中四个方位的保护神,风水借其名形成“四灵”模式。风水的“符镇”借鉴了道教的“符镇”,风水的“悬镜”借鉴了道教的“照妖镜"。

明清时期的研究和注释风水著作之风大盛;风水对道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当代风水学的研究

风水对道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也使道家出现了专门研究风水的道士。这些道士利用道家广泛的民间基础来传播风水,同时也利用改造风水的效果来传播道教。佛教作为一种文化信仰,研究的是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而风水讲究的则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佛教不可避免会受到古代风水学的影响。佛教能在中国得以盛行,得益于它能根据地域、时代的变化,进行一定的变通。在中国,由于神仙方术和风水堪奥十分流行,为了吸引信众,佛教吸纳了风水中的望气、五行、星宿等知识来为俗众占验、预卜凶吉、治病等。

例如佛教寺庙的选址原则是“四灵善”模式:“环若列历,林泉青碧:宅由而势阻,地廊而形藏。”这种考察环境的做法,一方面是来自于佛教的静修教义,另一方面是受风水潜移默化的影响。“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的名寺大多建在风水宝地,遵循理想中的风水布局模式。许多风水名著往往藏于佛家。道教中最精于易经术数的陈抟也正是从师于一个佛家高僧。

三、当代风水学

随着国外风水热的流行,中国国内也开始出现了“风水回归热",尤其是香港的新闻出版界出版了大量关于风水的书籍,香港电视台也开设了“风水专题"类节目,并深受民众欢迎,由此带动了中国内地针对风水的学术研究。

为什么会出现“风水回归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随着社会发展的日趋理性化,环境已经成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的内容,风水学的内在要求与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谋而合。风水学本身的内容和性质是重视环境,重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在国学日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大量的风水典籍被还原,这对风水学的研究与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风水 道教 宗教 四库全书 佛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