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甲纳十二支图:什么是纳甲纳十二支图?一文读懂纳甲说。
【原文】
《考原》日:“此以八卦之六画,分纳六辰之法也。凡乾在内卦则为甲而纳子、寅辰,如初九为甲子,九二为甲寅,九三为甲辰也;在外卦则为工而纳午、申、戌,如九四为壬午,九五为壬申,上九为壬戌也。凡坤在内卦则为乙而纳未、巳、卯,如初六为乙未,六二为乙巳,六三为乙卯也,在外卦则为癸而纳丑、亥、酉,如六四为癸丑,六五为癸亥,上六为癸酉也。因乾坤各纳两干,故别为内外二卦。若震止纳庚,则初九为庚子六二为庚寅,六三为庚辰,六四为庚午,六五为庚申,上六为庚成。巽只纳辛,则初六为辛丑,九二为辛亥,九三为辛酉,九四为辛未,九五为辛已,上九为辛卯。坎、离、艮兑四卦依震、巽例推之。”又曰:“纳甲之法,不知其所自起,其以六卦直月候明魄死生阴阳消息,与先天图有相似。如魏伯阳《参同契》中所陈即其说也。《参同契》曰: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七、八道已讫①,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王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朱子以为即先天之传,孔子之后诸儒失之,而方外之流密相付授,以为丹灶之术耳。
今按:先天之图,八卦俱备,而纳甲除去坎离以为二用,则其法亦不尽合。或曰:《说卦》言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乃以三阳三阴至一阳一阴为序,而其后方言水火不相射,盖以六卦寓消息而以水火为用,或者古有此说也。至其参错六辰之法,则阳皆顺行,阴皆逆转,阴阳之老、长、中、少,每差一位。惟震与乾同者,长子继父体也。坤不起于丑而起于未,尤与洛书耦②数起未位。后天图坤居西南,乐律林钟为地,统而应未月之气者相合。故诸术之中,惟纳甲为近理,今为火珠林卜卦,即其法也。
【注释】
①讫:完结,终了。
②耦:同“偶”。
【今译】
《考原》 上说:“这是用八卦中的六爻,分别纳用六辰的方法。凡是乾在内卦则是甲,因而纳用子、寅、辰。例如初九是甲子,九二是甲寅,九三是甲辰。在外卦则是壬.因而纳午、申、成。例如九四是壬午、九五是于申、上九是壬成。凡是坤在内卦则是乙,因而纳未、巳、卯。例如初六是乙未,六二是乙巳、六三是乙卯。在外卦则为癸,从而纳丑、亥、酉,例如六四是癸丑,六五是癸亥,上六是癸酉。因为乾坤各纳用两天干,所以分为内外两卦,而震只纳庚,所以初九为庚子,六二是庚寅,六三是庚辰,六四是庚午,六五是庚申,上六是庚成。巽只纳辛,所以初九为辛丑,九二为辛亥、九三为辛酉,九四为辛未、九五为辛已,上九为辛卯。坎、离、良、兑四卦依照震巽的方式来推演。”又说:“纳甲法,不知它的出处,从开始以六卦值月候明魄死生、阴阳消息, (以六卦与月相盈亏配合)这些与先天图相似。如魏伯阳 《参同契》 上所说的就是这种值。《参同契》上说:“三日三出是爽,震庚受用西方,八日兑受用丁,上弦平直如同绳,十五乾体就位,盛满甲东方,七、八道已终结,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巽辛出现在平明。艮直在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朱熹认为先天图的流传,孔子之后在儒生中失传了,而方术之士相互传授,认为只是炼丹之法。今按:先天之图,八卦都齐备,而纳甲除去坎、离之外作为别的用途这方法也不尽符合。有人以 《说卦》 中的“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是从三阳三阴到一阳一阴为顺序,然后才说水火不相对立,也许六卦寄寓的信息认为水火相互为用,或者古代就有这种说法。到参错六辰的方法,阳都顺行,阴都逆转,阴阳的老、长、中、少,每个都差一位,只有震与乾相同,是长子继承父亲的体制。坤不从丑开始而从未开始,和洛书偶数从未位开始一样,后天图中坤处于西南,乐律林钟是地,统帅和未月之气相合。所以各种方法中,只有纳甲与其道理最为相似,现今的火珠林卜卦就是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