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翼”中用卦象表达的占法内容:八卦表达的万物生成规律
“十翼”中用卦象表达的占法内容:八卦表达的万物生成规律
关于万物生成的基本方式,《系辞上传》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用卦象来表达,它包含了两个阶段的内容:一是八卦的生成方式,二是六十四卦的生成方式。这一内容在前文已经有说明。
原始易学进而认为,在八卦生成之后的万物演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更为具体的规律,这个规律被记载于《说卦》中。《说卦》说: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意思是说:天地确定了上下方位,山与泽互相交通气息,雷与风互相逼迫,水与火不相融合,八个卦象两两互相交错。
这里的八种事物是成对举出的,与之相应,八卦被分成四组:乾与坤、震与巽、艮与兑、坎与离。每组卦象在形式上存在着这样的联系:两卦在形式上互相相反,相同爻位上的爻象也互相相反,此阴彼阳,此阳彼阴,同时,两个卦象的阴阳爻象的总数合在一起恰好构成一个乾卦和一个坤卦。这种特殊的关系被表达为“八卦相错”。天地确定了方位,天在上而地在下,其他六种事物属于天地所生,它们活动于天地之间,因此是动态的,按照"八卦相错”的特征把它们排列于乾坤之间,具体样式可以有多种,其中之一是这样: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图式的特征把它叫做“八卦相错图”,简称"错卦图”。这个图被宋代邵雍称作“先天八卦图”,又叫伏羲八卦图。前文已经阐明,《易》就是关于象的学问,易学的特征就是以卦象为基本工具,来表达道理和现象。那么,这个八卦相错图所要表达的又是什么呢?对此,《说卦》中有自己的说明: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意思是说:雷(震)的作用是使事物动,风(巽)的作用是使事物散开来,雨(坎)的作用是使事物得到润泽,日(离)的作用是使事物得到温暖,艮的作用是使事物停止,兑的作用是使事物脱落,乾的作用是使事物成为首领,坤的作用是使事物回归大地。
这段话是在论述八卦在万物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其中,震、巽、坎、离四卦看似是从所对应的具体物象的角度来阐述它们的作用的,但是由于八卦在本质上所表达的是属性,因此在实质上,这四卦仍然是从八卦的基本属性的角度阐述问题。而属性的作用表现为功能,所以这段话是在阐述八卦的功能,是在阐明八卦对万物的生命活动的具体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八种卦象的作用造成了万物的生长、壮大、衰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这八种基本的作用形式。
那么,为什么要用错卦对举的方式表达八卦的作用呢?《说卦》在对八卦相错图的进一步解说中展示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说卦》说:
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意思是说:所以水与火互相制约,雷与风协同作用,山与泽彼此通气,这样才能使万物发生变化,成就万物的生长、壮大和衰亡的过程。
这段话明确地展示着这种含义:八卦的作用是以两两成对的方式存在着的,这是一种规律和法则。作为阐述八卦在万物生成和变化中的具体作用方式的理论,这段文字明确地表达了八卦作用的基本法则,即按照错卦的方式,两卦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而不是单个的卦孤立地作用。这个法则表明,任何一个卦象或者说任何一种功能,在发挥作用时,都必须要有它的错卦或者它的相反的功能同时在配合着它起作用,这样才能产生变化,生成新事物。如果失去了这种配合,在形势上就变成了一种孤立的状态,无论是孤阳还是孤阴,都不能生成新事物,都不能成就变化功能,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成,处于这种状态的事物是不能有所作为的。这种两两成对的关系在实质上是一种相反的、矛盾的作用力的表达,它表明万物都是处在这种互相矛盾的作用力的影响之下,万物都是矛盾作用的产物。如果没有这种彼此对立的双方的共同作用,就没有万物。换言之,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这种矛盾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可知,错卦在这里表达着一个基本规律,即万物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相反相成规律。
把上面的三段引文结合起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错卦图是在表达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本法则,即阴阳配合法则。每组错卦都是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由于这一法则是由错卦展示出来的,因此可以简称为“错卦法则"。这一法则用文字来表达,就是《系辞上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两个属性相反的事物互相配合,能生成新的事物,这是天地之间的规律。
从原始易学表达着天地万物的"道”这一内涵来看,这个法则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是宇宙万物的生成法则,属于原始易学的宇宙生成理论。如果不知道错扑图的这一基本内涵,而只是从“八卦相错”的卦象形式上来理解这几段文字,无疑是失去了最为重要的精神,而只看到了极其肤浅的皮毛。无疑,错卦法则所表现出来的对事物生成和变化根源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它具有矛盾法则的意义。这一事实表明,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华夏族的哲人们就已经在熟练地运用着矛盾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