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房中术的禁总损益:“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这些理论与现代性科学中强调充分前戏、重视女性的理论是相当契合的。
另外,传统房中术提出的一些禁总损益和卫生注意事项,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即所谓“欲有所忌"、“欲有所避"。
如“房事十忌”;
一、忌五更之色;凌晨三时以前不宜行房事,因为此时行房事不利于体力的恢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和当天的工作。以晚上行房事最为合适,可在结束后得到充分休息,能够恢复体力。
二、戒忿怒中尽力房事:怒则伤肝,肝肾乙癸同源,则肾亦志,以致房事后,损伤肝肾,造成阴阳虚衰。所以行房前必须心情舒畅,安定神志。
三、饮食不久,不宜行房:因为此时气血集中在消化系统,应当充分休息,以帮助消化吸收,否则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病症。《医心方》中讲到饮食行房事后,造成“胸中若裂,不欲饮食,心中结寒,时呕吐青黄”。这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受到严重影响的结果。
四、醉酒不宜行房:酒醉行房有两大害处,一是害己,损坏自己身体,酒后人房,房事难以自制,常常造成“竭其精而后快",致使肾精耗散过多,对五脏均有所害;二是害后代,因精子发生畸形,如果受孕,即会影响胎儿发育。如《景岳全书》所说:“酒性湿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
五、经期不宜行房:唐代孙思邈说:“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
六、妊娠早期(前三月)及后期(后三月)不宜行房;即“男子贪淫纵精,女子好欲性偏”会造成“孕而多坠”的后果。
七,产后不宜行房:“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极须殷勤"。在子官复原以前(约6-7周)要严禁行房,否则容易引起女性各种疾病。
八、在气候剧变时不宜行房: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的气候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体内脏器的生理功能,所以,气候适宜,环境舒爽,对房事有利。如果气候剧变,超出了人们的调节功能,就会打破人体阴阳平衡,可发生气血逆乱,邪气极易侵犯人体,同时,气候剧变又会对夫妇双方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此时行房,受孕亦不利。
九、在过度劳累后不宜行房:远行始归,或者持续紧张工作之后,精力大为消耗,此时行房,必然使精力耗散,身体极度疲乏,容易产生其他病症。
十,未经清洁不宜行房:无论男女都要注意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还有“七损八益"之说。所谓七损,是指七种性生活中有损人体健康长寿之事;所谓八益,是指有益于人体身心康寿的八种做法。
“七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竭,四曰勿(弗),五曰烦,六曰绝,七日费。”具体地说,在两性交接时动作粗暴、鲁莽而发生疼痛,叫“闭”;交合时虚汗淋漓,精气走泄,叫“泄”;房事没有节制,纵欲无度,气血耗竭,叫做“竭";有强烈的性欲冲动,却因阳痿不举而不能进行,叫“勿”;交合时心中烦乱不安,心慌意乱,叫"烦”;一方无性欲要求而对方强行交合,叫做“绝”;交合时粗暴急促,既不愉悦情致,于身又没有补益,徒然浪费精力,这叫"费”。
“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时,四曰畜(含)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持)贏,八曰定顷。具体地说,导引调理元气,并用意念使内气下行,是为“治气”;吞咽口中津液,收缩肛门,用意念引内气直达前阴,是为"致沫";待双方“神合意感",性欲亢奋时再行房事,是为"智时";行房过程中,放松背部肌肉,提肛敛气,导气下行,是为“蓄气”;行房时从容徐缓,出入温和,是为"和沫";射精后阴茎没有完全萎软时就抽出阴茎,停止性交,是为"窃气”;安静地休息以维持气血充盈,平静地等待女方性高潮的到来,是为“寺赢”;性高潮出现时将余精洒尽,在阴茎还没有完全萎软时就抽出阴茎离开女方,是为“定倾"。
除此之外,传统房中术还特别提到在病初愈之期切忌行房。因为病后康复阶段,精亏气虚,元气未复,极需静心休养。若行房耗精,则使正气更难复元,轻者旧疾复发,重者甚或丧命。《千金要方·伤寒劳复》指出:“病新差,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近者有一士大大,小得伤寒,差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元代《三元延寿参赞书》中更是引用史籍来证明这一观点:"《三国志》:子献病已差,华佗视脉曰:尚虚未复,勿为劳事,色复即死,死当舌出数寸。'其妻从百里外省之,止宿交接,三日病发,一如佗言,可畏哉。”
此外,传统房中术还确立了“欲不可早”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