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学著作对《李虚中命书》真伪的不同看法,了解《李虚中命书》的真正面貌,必须重新从现存的宋代禄命书中入手
如果我们把这些材料与四库本《李虚中命书》相对照,就立即可以发现四库本《李虚中命书》中所存在的问题了。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首论六十甲子,随后是对命理的一些分析,文中还引用了一些文献的名称,如《三命指掌》、《广录》、《林开五命》、《金书命诀》、《阎东叟书》等,对于上卷部分的内容,余嘉锡先生曾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析,他说:
此书卷上首论六十甲子,凡六十一条,注以为鬼谷之说,文词鄙俚,与中、下二卷迥然不同,六十一条之后,尚有六条,明引宋人所著书(详见后),盖此一卷即《通志》所言之《命书补遗》,不知何以列为卷上,以致本末倒置,其为宋时已有此误本,抑《永乐大典》钞录之误,或四库馆编次之误,皆不可知。要之,《宋志》及《通志》所著录之本,必不如此,《提要》谓《大典》卷帙颇有次第,不知其次第固已大误也。因其前后失次,遂致真伪杂糅,而《提要》乃疑及原书矣。(《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三)余嘉锡先生注意到上卷的内容及风格与中、下二卷明显不同,而且所引的书籍多为宋代禄命之书,因此他认为上卷与《李虚中命书》无关,并怀疑是《通志》卷六十八中所提到的《李虚中命书补遗》,眼光确实十分敏锐。现在我们看到了《五行精纪》,对于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卷上内容的来源已经十分清楚,这一部分的内容除了有关六十甲子的内容不知抄自何处之外,从第8页“本家贵人”开始一直到全卷结束,所有的内容都是抄自《五行精纪》卷十四“论天乙贵神”的,连内容顺序都没有做任何调整,在这里我们不妨抄出几节加以对照:
二者相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李虚中命书》的卷上除了省去“李虚中云”四字之外,其他内容几乎完全是照抄了《五行精纪》卷十四的相关内容,只有极个别文字有一些不同,如把“全”写成“命","比”写作“皆”等等。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卷上抄自《五行精纪》的更为明显的抄袭证据是,“广录”一词本来是廖中在《五行精纪》中引用那些他不知道书名及作者的禄命书籍时所使用的一个专有名词,含义应该是“广泛抄录",并不是指当时有一部名为“广录”的书籍,离开了《五行精纪》,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而四库本《李虚中命书》也照抄不误;另外,郭景初的《三命提要》一书在四库本《李虚中命书》中则被错抄成“三命提举”。我们估计抄写者在得到《五行精纪》这一部分内容后,看到前面的“李虚中云”,认为与《李虚中命书》有关,所以就把这一部分内容全都抄了下来。可是李虚中的话本来只到“六辛得丙寅戊午是也”即已结束,只是很短的一段话,后面的所有讨论都已经是一些宋代命书的内容,与《李虚中命书》毫不相干。但是由于抄写者不知情,把它们全都抄了下来,所以就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四库本《李虚中命书》上卷这样错综复杂的面貌。至于这一误抄究竟是由于四库馆臣辑《永乐大典》相关材料时所造成,还是《永乐大典》本身即已如此,或者是还有更早的背景,现在都已经不得而知。
总之,整个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卷上部分的内容非常复杂,前半部分的六十甲子虽然尚不知其出处,但应该也不是出自《李虚中命书》,因为与《五行精纪》中引用的相关讨论没有任何一致之处,而后半部分都是从《五行精纪》卷十四中抄录出来的,这一部分的内容除了从第8页“本家贵人”到“六辛得丙寅戊午是也”
这一小段可能是《李虚中命书》的原文之外,其他内容都是抄自各种宋代的命书,与《李虚中命书》本身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卷中与卷下的内容,学者们过去没有提出过什么疑问,只是对它是否为李虚中本人所作会持一些保留态度,但是在认为它就是宋代以来所著录的《李虚中命书》方面则没有什么异议,然而现在我们来重新分析四库本《李虚中命书》时,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五行精纪》中那些注明是“李虚中”、“李虚中书”、“李虚中云”的材料,应该是引用了《李虚中命书》的内容,可是当我们把四库本《李虚中命书》与这些材料相对比时,却没有任何一条材料可以对应得上;相反,《五行精纪》中所引用的《鬼谷子遗文》(书中称省称为《鬼谷遗文》),却全部可以在四库本《李虚中命书》找到对应的内容,在此我们也不妨举出几个例子(文字的不同之处用下划线标明):
从上述材料中不难发现,二者除了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个别文字差异之外,其余内容完全一致,对比《五行精纪》中所引用的其他众多的《鬼谷子遗文》,还可以发现四库本《李虚中命书》中存在不少问题,除了一些误字、衍文之外,还有一些正文被误认为注释、注释被误当作正文,另外还有许多地方存在文字上的脱漏。这些情况表明,四库本《李虚中命书》的中卷和下卷都有待于用《五行精纪》和其他相关材料来加以校正。而四库本《李虚中命书》的中、下卷内容实际上出自唐宋时代另外一部禄命专著《鬼谷子遗文》,该书署名为鬼谷子著、李虚中注,所谓的鬼谷子著当然是自后人的伪托,注文是否为李虚中本人所作,尚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实际上,正如四库馆臣们在《提要》中所提到的那样,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前面有一个序,说该书是鬼谷子授司马季主,然后李虚中为之作注的,而且四库馆臣已经注明本书的旧题为“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因此更可以证明本书就是所谓鬼谷子著、李虚中注的《鬼谷子遗文》,至于它被冠以《李虚中命书》之名,只是出于四库馆臣的一厢情愿,并不是该书的真实身份。
关于《鬼谷子遗文》,中国古代的图书目录对它的著录情况非常少,可见一般的学者都很少有机会一睹该书的真面目,但是在明代的《文渊阁书日》卷三中却著录了这本书,并注明是“一部一册”,《文渊阁书目》为明代正统年间杨士奇等人所编的皇宫收藏图书目录,可见该书在明代尚存,本书能被收入《永乐大典》,亦是情理中之事,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四库本《李虚中命书》的中、下卷有可能就是《永乐大典》所收的《鬼谷子遗文》一书,然而四库馆臣在辑《永乐大典》图书时,却将之误认为是《李虚中命书》,以致以讹传讹,至今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它的真实面目。
《五行精纪》中的《鬼谷子遗文》引文还可以解开我们心中的另一个疑惑,在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卷中的“时居日禄当得路于青云,五马交加可致身于黄阁"-句的注中提到了敏少宰与王安中事,敏少宰的身份不太容易确定,余嘉锡先生怀疑是北宋的吴敏少宰,吴敏是在靖康元年拜官少宰的;至于王安中则是宣和三年迁左丞一职,这两人在《宋史》卷三百五十二均有传记。如果《李虚中命书》的注文中确实提到了这两个人,那么它的撰写年代显然就相当晚了,很可能是在南宋时期。幸好这一句话及其注解在《五行精纪》卷十七都有引用,并且同样也注明是出自《鬼谷遗文》一书。在《五行精纪》的这段引文中,注解文字里正好就没有关于敏少宰及王安中的相关内容。实际上我们如果重新分析四库本《李虚中命书》的这段注,也会觉得非常别扭,因为这段话本身就是注文,可是它却先说的是敏少宰的生辰八字,然后又说“注云”如何如何,与本书其他的注文情况迥异,可以肯定,这段注解中关于敏少宰与王安中的内容并非是原有的文字,而是后人加入的,不能据此来判定注文的年代。
综合上述的论述,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李虚中命书》具有非常复杂的文献背景,该书的上卷主要内容都是抄自宋代廖中所著(五行精纪》卷十四中的相关内容,其中除了有一小段内容应该是出自《李虚中命书》之外,其余材料均与《李虚中命书》无关;至于该书的中卷和下卷实际上应该是《鬼谷子遗文》一书,被四库馆臣误以为是《李虚中命书》而从《水乐大典》中辑出的,因此四库本《李虚中命书》基本上与宋代图书目录中所记载的《李虚中命书》没有关系,要想了解《李虚中命书》的真正面貌,必须重新从现存的宋代禄命书中入手才可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