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指南

四柱算命理论另一灵魂人物:徐子平,相传他把三柱算命术变成了年、月、日、时“四柱”的算命术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在总结四柱算命理论(即俗称的八字算命)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有两个人物是常常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是唐代的李虚中,相传他最早奠定了八字算命术的基本原则,不过根据一般的说法,李虚中所使用的仅有年、月、日三者的干支,因此还只是“三柱”的算命术;另一个是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相传他把李虚中的三柱算命术变成了年、月、日、时“四柱”的算命术,所以后人也常常把四柱算命术称为子平术。因此,李虚中和徐子平遂被认为是四柱算命术的建立者。

李虚中的生平材料见于韩愈为他写的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该文见于《昌黎先生集》卷二十八,文中对于李虚中的相关情况介绍甚多,是我们了解李虚中情况的最重要资料;可是徐子平的情况则不太一样,他的生平事迹极少见于文献记载,主要是出自后代的一些追述,是一个罩着神秘面纱的人物。算命学说的发展历程是否与后人所归纳的这一线索一致,徐子平是否对于算命学说有这么大的贡献,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考察。

其实,如果我们结合相关材料检讨一下以往的相关讨论,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八字算命并不始于五代或宋初,唐代就已经出现,而且在李虚中的算命方法中已经采用。

关于李虚中是用八字算命还是用六字来算命,实际上一直就有两种不同的见解。宋代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上称“唐李虚中始以人初生岁、月、日、时,测其十母十二子相生相克,以逆知人之贵贱休咎”,主张李虚中的算命理论中包含有“时"的干支。类似的言论亦见于宋代洪适《盘洲文集》卷三十四、元代吴莱《渊颖集》卷十二、明代张萱的《疑耀》卷五、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七等等,他们均认为李虚中算命方法所用为四柱。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李虚中算命不用时的干支,因此是一种六字的算命方法,如宋代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袁文《瓮牖闲评》卷七、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三、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五、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九等均持此说。

这两种意见截然不同,但所根据的材料却完全一致,实际上是对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的一段文字理解歧异而造成。

韩愈在介绍李虚中的算命术时说,李虚中最深于五行学说,其算命特点是“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对于这句话,很多学者认为其中仅提到了年、月、日三者,因此是三柱的算命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里面包括了年、月、日、时干支,是一种四柱的算命方法,这两种观点在很长的时间里同时存在,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四柱算命理论另一灵魂人物:徐子平,相传他把三柱算命术变成了年、月、日、时“四柱”的算命术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李虚中命书》一书,在为该书所撰写的提要中,四库馆臣明确主张李虚中仅用年月日的干支来预测人命,而并未用“时”这项因素,真正的四柱法实际上是到宋代才使用。四库馆臣还在其他许多篇的提要中反复表达了这一见解,如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的《提要》中,四库馆臣说:“禄命之说,至唐李虚中尚仅以年月日起算,未有所谓八字者”,《藏一话腴》的《提要》亦言:“韩愈作虚中墓志铭,其推命实不用时”,等等。

由于《四库提要》影响极大,有很强的权威性,因此后来人们提到算命学说的发展过程时,一般都采用了四库馆臣的观点,很少有人再主张李虚中的算命术中包含有时的干支。然而饶有趣味的是,作为这些篇提要主要撰写者的纪昀本人后来却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一看法。在《阅徽草堂笔记》中的《槐西杂志》卷二中,纪氏说:

世传推命,始于李虚中,其法用年月日而不用时,盖据昌黎所作虚中墓志也,其书《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久佚,惟《永乐大典》载虚中《命书》三卷,尚为完帙,所说实兼论八字,非不用时,或疑为宋人所伪托,莫能明也。然考虚中墓志,称其最深于五行书,以人始生之年、月、日、所值日辰,支干相生腔衰死王互相斟酌,推人寿天贵贱利不利云云。按天有十二辰,故一日分为十二时,日至某辰,即某时也。故时亦谓之日辰,《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是也。《诗》“豉彼织女,终日七襄”,孔颖达疏:从旦至暮,七辰一移,故谓之七襄。是日辰即时之明证。《楚辞》“吉日兮辰良",王逸注:日谓甲乙,辰谓寅卵。以辰与日分言,尤为明白。据此以推,似乎“所直日辰”四字当连上“年月日”为句,后人误属下文为句,故有不用时之说耳。余撰《四库全书总目》,亦谓虚中推命不用时,尚沿旧说,今附著于此,以志余过。

这里纪氏已经明确指出,他撰写《四库全书提要》时之所以说李虚中只用三柱而没有用四柱,是因为把韩愈所写李虚中墓志中的“所直日辰"四字与“年、月、日”三者分开读,但他后来发现“所直日辰”即是指“时”,因此对原来的观点加以修正,可惜很多学者并没有留意到纪氏此处的论述,仍然认为唐代的禄命之学只有三柱而没有四柱,实际上关于唐代已有四柱的情况,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三已经有很详细的考证,所论皆十分精当,兹不赘述。

第二,宋代的图书目录及各种史料中未见有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

《宋史》的《艺文志》是元代史臣根据宋朝国史中的《艺文志》内容改编而成。由于编修草率,故其内容一直为后代学者所诟病,但毕竟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有宋一代朝廷藏书的大致情况。

《宋史》卷 206《艺文志》的“五行”类下共收书853部,2420卷,其中属于算命类的图书颇多,如《三命行年韬钤秘密》二卷、《李虚中命书格局》二卷、《五命秘诀》五卷、《诀金书一十四字要诀》一卷、《三命总要》三卷、《五命》一卷、《三命》一卷、《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一卷、《五行三命手鉴》一卷、《三命杀历》一卷、《三命诀》三卷等等,所列命理书籍颇丰,然而却没有提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著述。

不仅如此,在保存至今的其他宋代图书目录中,我们也未能发现任何属于徐子平的著作。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五行”类著录有《珞琭子三命赋》一卷、《李虚中命书》三卷、《五命秘诀》一卷等书,但是没有提到徐子平,也没有著录任何徐子平的著述。

《崇文总目》卷八所著录的算命类图书,有《三命诀》三卷、《三命通元论》三卷、《三命大行年入局韬钤》三卷、《五命珞琭赋》一卷、《风石三命》一卷等书,但也没有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

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珞琭子》一卷、《壶中赋》一卷、《源髓歌》六卷《后集》三卷、《太一命诀》一卷、《五星命书》一卷、《五星三命指南》十四卷,亦未提及徐子平的著作;另外,在《遂初堂藏书目》等书中,我们同样也未能发现徐子平著述的踪影。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郑樵(1104一1160)在《通志·艺文略》的相关著录,在《通志》的《艺文略》“五行类”的“三命"类下,郑樵共著录了100多种算命书籍,总数达164卷,如《玉钤三命秘术》一卷、《三命韬钤秘术》三卷、《三命抄略》二卷、《七杀三命歌》一卷、《三命金书五行》一卷、《三命立成算经》一卷、《二十八家三命总要》三卷、《三命消息赋》一卷、《穿珠三命》一卷、《三命金箱记》一卷、《三命测神歌》一卷、《洞灵秘论》二卷、《八杀经》一卷、《论建命法》一卷、《轮台三命》一卷、《支干定命图》一卷、《释三命》一卷、《定命歌》一卷、《三命金书五行妙术》一卷、《驿马四位法》一卷等等,可是我们在这一百多部反映南宋中期以前算命文献的重要目录中依然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相关的字眼。

宋代图书目录中的这一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徐子平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命理大师,如果他真的是命理学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那么上述这些宋人自己的图书目录中不可能不会有所反映,因为这些图书目录中所著录的绝大部分算命典籍都是出自宋人之手,徐子平如果真的在命理学发展史上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就不可能不在图书目录上有所反映。以李虚中为例,关于他的著作在宋代的各种图书目录中就频繁出现。然而这些图书目录中都没有著录徐子平的著作,这不能不使我们充满了疑问。

不仅如此,在宋朝的各种史料及笔记小说中,我们也找不到与徐子平有关的任何记述。宋代八字算命风行,南宋著名政治家兼学者周必大(1126--1206)曾总结说:“今士大夫至田夫野老,人人喜谈命,故其书满天下。”如唐代的李虚中、宋代的林开就常见于宋人的各种相关讨论中。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宋代的各种史料及笔记小说中,却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更大的怀疑,这位在明清时代如此声名显赫的算命大师,而且传说是算命学说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为何在宋代却从来没有人提起过他,也没有任何关于其著作的相关著录呢?是由于宋人的疏忽,还是当时根本就不存在徐子平这个人,也没有他的任何著作呢?我们觉得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当时根本就不存在徐子平这个人,也不存在他的著作,更没有后人所说的那种从李虚中的三柱法到徐子平的四柱法这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四柱算命理论另一灵魂人物:徐子平,相传他把三柱算命术变成了年、月、日、时“四柱”的算命术

第三,现存的宋代算命文献中没有涉及徐子平与其算命方法的任何记述。

唐宋时期的算命文献保存下来的并不算多,比较为人们熟悉的有《李虚中命书》、《珞琭子赋》、《三命指迷赋》等寥寥数种,不过还有一部南宋的算命典籍一直保存到了今天,但目前还没有受到学者们太多的关注,这就是南宋士人廖中所著的《五行精纪》一书。本书是南宋时代算命学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其特点是“会粹数十家之说,章分句析,考验得失,校量深浅”。全书共34卷,20多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廖中的事迹在现存宋代文献中没有更多的材料,根据南宋著名学者周必大为《五行精纪》一书所写的序中我们可以知道,廖中本人是在科场失意后,转而从事对算命文献的搜集整理。正因为廖氏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非一般街头算命先生

所能比拟,故其所著此书亦能广泛搜罗数十种文献,每一问题皆能引用诸家之说,具有较高的学术性。

《五行精纪》共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2多种算命文献,这52种古籍分别是:《王氏注珞琭子赋》、《莹和尚注珞琭子赋》、《赵氏新注珞琭子赋》、《珞琭子贵贱格局》、《鬼谷子遗文》、《鬼谷子要诀》、《鬼谷子命格》、《李虚中命书》、《五行要论》、《直道歌》、《神白经》、《烛神经》、《林开五命》、《阎东叟书》、《玉霄宝鉴》、《三命指掌》、《宰公要诀》、《广信集》、《樵夫论》、《壶中子赋》、《隐迷赋》、《指迷赋》、《理愚歌》、《金书命诀》、《八字金书》、《悟玄子命书》、《天元变化书》、《孙子才书》、《希尹命书》、《太乙统纪书》、《太乙妙旨》、《三命提要》、《三命钤》、《三命纂局》、《紫虚先生局》、《紫微太乙局》、《源髓歌》、《天实经》、《通玄集》、《玉门关集》、《寸珠尺璧》、《洞微经》、《灵台经》、《穿珠指掌》、《五星捷论》、《百忌历》、《三历会同》、《马子才命格》、《预知子贵格》、《太乙经》、《太乙降诞实经》、《化成书》。上述这些书籍中,有的著录于《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及后来的一些公私图书目录中,有的则从来不为后人所知。

这些书的时代大部分均完成于宋代。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南宋中期算命学说的面貌,是我们了解宋代算命学说状况的一部重要典籍。

可是在这部南宋时代的重要算命文献中,我们同样也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五行精纪》所引文献已见上引,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与徐子平有关。不仅如此,在这50多种文献多达二十万字的丰富引文中,也没有任何提及徐子平的相关内容。如果徐子平真是在算命学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这样一种情形也是很不可思议的。这更进一步说明,关于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及其在算命学说史上的地位确实出自后人的编造。

第四,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的著作时代偏晚,不太可能是五代或宋初的作品。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所作的命理书籍,主要是《渊海子平》和《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内容系对《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加以诠释,《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又称《珞琭子赋》,是唐宋时期的一篇著名赋文,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禄命之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禄命家以为本经”。但是关于这篇赋文的时代及其作者,长期以来未有定论。北宋以来,这篇赋文才在社会上盛行,注解该赋的学者颇多,如王廷光、释昙莹、李仝等人均有注文存世。

《五行精纪》共引用了当时流行的52多种算命文献,这52种古籍分别是:《王氏注珞琭子赋》、《莹和尚注珞琭子赋》、《赵氏新注珞琭子赋》、《珞琭子贵贱格局》、《鬼谷子遗文》、《鬼谷子要诀》、《鬼谷子命格》、《李虚中命书》、《五行要论》、《直道歌》、《神白经》、《烛神经》、《林开五命》、《阎东叟书》、《玉霄宝鉴》、《三命指掌》、《宰公要诀》、《广信集》、《樵夫论》、《壶中子赋》、《隐迷赋》、《指迷赋》、《理愚歌》、《金书命诀》、《八字金书》、《悟玄子命书》、《天元变化书》、《孙子才书》、《希尹命书》、《太乙统纪书》、《太乙妙旨》、《三命提要》、《三命钤》、《三命纂局》、《紫虚先生局》、《紫微太乙局》、《源髓歌》、《天实经》、《通玄集》、《玉门关集》、《寸珠尺璧》、《洞微经》、《灵台经》、《穿珠指掌》、《五星捷论》、《百忌历》、《三历会同》、《马子才命格》、《预知子贵格》、《太乙经》、《太乙降诞实经》、《化成书》。上述这些书籍中,有的著录于《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及后来的一些公私图书目录中,有的则从来不为后人所知。  这些书的时代大部分均完成于宋代。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展示了南宋中期算命学说的面貌,是我们了解宋代算命学说状况的一部重要典籍。  可是在这部南宋时代的重要算命文献中,我们同样也找不到任何与徐子平有关的记载。《五行精纪》所引文献已见上引,其中没有任何一种与徐子平有关。不仅如此,在这50多种文献多达二十万字的丰富引文中,也没有任何提及徐子平的相关内容。如果徐子平真是在算命学说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这样一种情形也是很不可思议的。这更进一步说明,关于五代至宋初的徐子平及其在算命学说史上的地位确实出自后人的编造。  第四,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的著作时代偏晚,不太可能是五代或宋初的作品。现存的相传为徐子平所作的命理书籍,主要是《渊海子平》和《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是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内容系对《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加以诠释,《珞琭子三命消息赋》又称《珞琭子赋》,是唐宋时期的一篇著名赋文,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禄命之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禄命家以为本经”。但是关于这篇赋文的时代及其作者,长期以来未有定论。北宋以来,这篇赋文才在社会上盛行,注解该赋的学者颇多,如王廷光、释昙莹、李仝等人均有注文存世。  这些注解在廖中的《五行精纪》中均有大量引用,另外《五行精纪》还引用了不少赵寒对《珞琭子》的注文,赵蹇所作书名是《赵氏新注珞琭子赋》,该书在所有的图书目录中均失载,是一种我们过去不知道的宋代对《珞琭子赋》的注释之书,可见廖中当时搜集之富。然而在廖中搜集的这些《珞琭子赋》注释中,却未见到有这种由徐子平注释的《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廖中也从未提及该书的存在,加上宋代图书目录全未著录,令人不由得怀疑该书晚出。至于《渊海子平》,其晚出的痕迹更加明显,《渊海子平》中引用了《壶中子赋》、《理愚歌》等书,这些著作都不会早于宋代,因此其作者不可能是五代末至宋初的徐子平。  关于徐子平的情况,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到徐子平一名的是元代学者。如舒頔在《贞素斋集》卷二《赠星者房景星序》中载,房景星自称“于星也,发躔度之妙;于数也,阐河洛之秘;于五行也,而徐子平之玄旨,尤究心焉"。元代还出现了李钦夫所撰的《子平三命渊源注》,可见当时徐子平已为算命术士们所耳熟能详。到了明清时代,徐子平已经俨然是算命学说的一个重要建树者,如宋濂在《禄命辨》一文中称:“虚中之后,唯徐子平尤造其阃奥",而到了四库馆臣那里,他们更是一再地强调徐子平在算命理论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种种迹象来看,元人所说的徐子平,应该是南宋末年的徐彦升。这一点前人早已指出,如明代徐爝在《徐氏笔精》卷八中言:“今之推子平者祖宋末徐彦升,实非子平也。”本文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命理学家们关于五代末宋初的徐子平的追述实际上只是一个假象,当时并没有徐子平这样一个人物,更没有所谓的徐子平把算命理论由三柱发展为四柱的史实。关于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这就是本文的结论。

这些注解在廖中的《五行精纪》中均有大量引用,另外《五行精纪》还引用了不少赵寒对《珞琭子》的注文,赵蹇所作书名是《赵氏新注珞琭子赋》,该书在所有的图书目录中均失载,是一种我们过去不知道的宋代对《珞琭子赋》的注释之书,可见廖中当时搜集之富。然而在廖中搜集的这些《珞琭子赋》注释中,却未见到有这种由徐子平注释的《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廖中也从未提及该书的存在,加上宋代图书目录全未著录,令人不由得怀疑该书晚出。至于《渊海子平》,其晚出的痕迹更加明显,《渊海子平》中引用了《壶中子赋》、《理愚歌》等书,这些著作都不会早于宋代,因此其作者不可能是五代末至宋初的徐子平。

关于徐子平的情况,从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到徐子平一名的是元代学者。如舒頔在《贞素斋集》卷二《赠星者房景星序》中载,房景星自称“于星也,发躔度之妙;于数也,阐河洛之秘;于五行也,而徐子平之玄旨,尤究心焉"。元代还出现了李钦夫所撰的《子平三命渊源注》,可见当时徐子平已为算命术士们所耳熟能详。到了明清时代,徐子平已经俨然是算命学说的一个重要建树者,如宋濂在《禄命辨》一文中称:“虚中之后,唯徐子平尤造其阃奥",而到了四库馆臣那里,他们更是一再地强调徐子平在算命理论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种种迹象来看,元人所说的徐子平,应该是南宋末年的徐彦升。这一点前人早已指出,如明代徐爝在《徐氏笔精》卷八中言:“今之推子平者祖宋末徐彦升,实非子平也。”本文想进一步说明的是,命理学家们关于五代末宋初的徐子平的追述实际上只是一个假象,当时并没有徐子平这样一个人物,更没有所谓的徐子平把算命理论由三柱发展为四柱的史实。关于徐子平的事迹及地位的传说本身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学术谎言,这就是本文的结论。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算命术 算命理论 四柱算命 三柱算命术 徐子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