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经指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心属火,肾属水,水火相济成为人的最重要生理
少阴经的辩证意义
少阴经指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心属火,肾属水,水火相济成为人的最重要生理。唐氏指出:“足少阴肾经,肾形如豆,居背脊十四椎下,左右各一枚,中有油膜一条,是为肾系,贯于脊中,以通髓道,名曰命门,为人身生气之根,肾属坎水之阴,其系则坎水中之一阳。”《补正•少阴篇》这便是足少阴肾经的生理。
而手少阴心,则属君火,主血脉,出神明,又与肾有协同的生理作用。“君火之本热,实则少阴肾中之阳上交于心而为热,盖肾中之阳,乃地下黄泉中这生阳,上发则为天阳,积阳为日。人身之心阳,即如天之日也。•心阳与肾阳虽一家,而实有不同,心属血分,其阳名为火,血行于膏油中为火生士;肾属气分,其阳名为元气,气行于弯膜,则害油充足,是为肾中元阳。此水火二者,交于中土之义也。”(《补正 •少阳篇》条文补正)少阴经除本经之心肾密切相关外,还与其他脏器配合得很好,如“气出于肾而主于肺,夫天一生水,一,阳数也,水,阴物也,阳化阳,阴含阳,为北方坎卦之象,以为五行,为阳之根底。又在天地间,惟水能生气,在人之五脏,惟肾能生气也。即坎中一阳生气也。人之脏腑,实禀天一之水,水中之阳,即生气之根,由下达上,由内达外,与天地之气相按引,夫然后有呼吸,而后有此气。”(《六经通解》九卷)譬如脾胃之运化功能,肝胆之疏泄功能,三焦之决渎功能,肺脏之治节功能,无一不是根于肾中之元气。
至于病理,不外阳衰和阴损。因为外邪进入少阴,已非三阳经阶段邪盛而正未衰的局面,而是邪愈深入而正愈衰,尤以肾阳衰者多见,故少阴病提纲指也:“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显系一派虚弱之象。其具体辨证施治,有病在“少阴之表,即太阳,若始得病,邪从表人合太阳经,而恶寒发热,故用麻黄解外,再用附子以振肾中之阳……脉沉为阳陷不升,则用细辛一荟直上者以升之。”(《少阳篇》麻黄附子细辛汤条补注)或“手足厥冷,面戴阳色,下利清谷,为阴盛格阳,宜白通加猪胆汁人尿”(《六经通解》九卷)。此其所调阳虚之寒化征。由于少阳心肾代表水火二脏,因此,不是阳虚寒征,就是阴虚热征。唐氏云:“心像离卦,离之一阴,即坎水,水属网而生:心中之阳,合成感火之象,所由明者,实即内阳外阳,而光明发现也。假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君火,即君火亢,则为虚烦,宜黄连地黄汤(《伤寒论》用黄连阿胶汤)。”(同上)若“少阴心火合于阳明,为火为燥⋯⋯二阴一阳,火热相合⋯⋯真如焚矣,故急下之。”(《伤寒论• 少阴篇急下证》正注)用大承气汤。从上可见,邪人少阴虚征寒征居多,然心肾为水火二脏,故有火衰阳虚而见寒征的,有水亏阴虚而见热征的,也有因水亏火燥反甚,热结肠府而见急下之实证的,见证虽寒、热 虚、实各异,然皆不出水火阴阳之偏。
厥阴经的辩证意义
厥阴经指足厥阴肝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伤寒论»辩证则以足厥阴肝经为主。《内经》云: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若类比到人亦然,既明主风木,少阳相火为中见。而人体肝属木,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少阳冲和,开木不郁,就是正常的生理。和风即“阴阳摩荡之气”,在自然界可以生养万物,在人则安和无病。故唐氏云:“人秉此风尚,是生厌阴肝木之脏;肝膈下连子肾系为水生木,肝膈上连包络合为一经,为木生火,三者合化,氤氲畅达,而气备得以周流,此厥阴风尚之和也。风之为病,又由于水冷火热,不得平之故。”(《补正•厥阴篇》)他还以“空气热则账而上升,他处冷空气即来补之”的自然现象说明风之所由起。夏季风多从南来,冬则风多从北至,南风热,北风寒。唐氏则以风吹往南者以阴从阳,如《周易》之巽卦,热带在南,而风生于北,故其卦二阳(爻)在上,而一阴(爻)在下也;吹往北者,阴极阳回,如《周易》之震卦,星《易经》训震不名为风,然震训东方也。《内经》云:东方生风,应春气,阳回网退之象,故上二阴爻而下一阳交爻,阳生阴退为得其和。(同上)联系到人,就是厥阴肝经,厥者尽也,逆也,阴尽而阳生,极而复返……肝脏内含胆火,厥阴包括下通三焦,阴为体而阳为用。《内经》所谓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之气化者,正渭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