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解道:古老文化殿堂的巧妙建构:认识“道”的性状、奥妙、功用
道门中人的一切活动既然是以“道”的信仰为基础的,认识“道”的性状、奥妙、功用也就成为其理论研讨与思想感悟的不可缺少的工作。怎样“悟道”呢?按照道教思想家们所提供的资料可知,这主要有两种法式,一是进行所谓精神体验;另一则是开展理论探究。就后一种法式来说,就是要对“道”作出解释、阐述。当我们稽考现存道门中人有关“道”的著述时,便发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符号现象,这就是“以易解道”。从字面而言,所谓“以易解道”就是用“易学”的象数与义理以及思维方法来表征或阐释“道”的意义、功用。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甲、对“道”的本始意义直接作出发明;乙、对阐述“道”的最重要经典一-《道德经》进行解读与发挥;丙、依据“道”的基本理念而造作新的经典。在这三个方面的文献中,都可以看出“易学”的深刻影响。
大家知道,思想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道门中人要探究“大道”的奥秘,寻找修炼成仙的理论与方法,这也不能离开原有民族文化传统。所以,从汉代道教刚刚诞生的时候,其创始者以及主要骨干人物便注意对老子《道德经》进行解说,力图探讨蕴含其中的语言符号秘义,从面为信仰者认真学习这部古老的经典著作提供方便。在将近两千年中。研读《道德经》成为一门学科,因其书又叫《老子》,故该学科称为“老学"。长期以来,注释、解读和发挥老子《道德经》的著作数以千计,今尚存于道教经书总集《道藏》中的《道德经》注本就有五十多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道教信仰者之手。道门中人之所以高度重视《道德经》一书的学习探究,是因为这部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不仅第一次全面阐述了“道”的特质、功用,而且以“道”为基石构造了一个具有广大包容性的体系。从《道德经》中既可以得到“修道”的启示,又可以进行思想发挥,来建造道教自身的理论体系。所以,道门中人一方面大力注解《道德经》,另一方面则以《道德经》为思想起点,大量创作新的道经。与此同时,许多具有道教信仰倾向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也跨人到这个损究的行列中来。翻检一下现存的《道德经》注疏之作以及没挥《道德经》更造作的其它道教典籍,可以发现易学思想深深地渗透真句。现在,我们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若作稍作分析,以发掘其中的易学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