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反支日?俗语“婚嫁若逢反支日,夫妻不和难到头”,深究“反支日”的查法和原理
[原文]
忌上册进表章、陈词讼。
与德合、赦、愿并,犹忌。
见《义例》以下诸日,皆每年不同,亦《月表》、《万年》所不能载。临时选用详《万年书·铺注条例》。
[今译]
忌讳上册进表章、陈词讼。
反支日与德合、天赦、天愿并用时,仍然要忌讳。
看《义例》中记载反支的以下诸日,都是每年不同,也是《月表》、《万年书》上所不能记载的,临时选用,详见《万年书·铺注条例》。
反支”一说,战国时期已经出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查阅古籍,不单有反支日一说,而且,一些医书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反支月。本文著重讨论反支日的推算和原理。
反支日,忌冠带、结婚、会客、出行、拜谒、汇报、针灸、服药。
《后汉书·王符传》有这样一段故事:“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帝(东汉明帝)闻而怪曰:‘民废农桑,远来诣阙(城),而复拘以禁忌,岂为政之意乎?’于是遂蠲(juān,免除)其制。”大意是,逢到反支日,官署不办公。明帝知道后,责怪道:老百姓放下手中的农活,远来城中投诉,却受到这种禁忌的限制,这难道是执政的本意吗?于是,便取消了这项限制。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至如反支不行,竟以遇害。归忌寄宿,不免凶终。拘而多忌,亦无益也。”
隋朝▪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三《妇人将产病诸候》产发:“人处三才之间,禀五行之气,阳施阴化,故令有子。然五行虽复相生,而刚柔刑杀互相克害,至於将产,则有日游反支禁忌。”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产难》:“妇人产乳,忌反支月。若值此月,当在牛皮上若灰(牛皮烧灰)。上勿令水血恶物着地,则杀人。及浣濯(huàn zhuó洗)衣水,皆以器盛,过此忌月乃止。”
唐代▪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四《产妇忌慎法》:“又凡妇人产乳,忌反支月。若值此月,当在牛皮上若灰上,勿令又凡产不依产图,脱(倘若)有犯触,于后母子皆死。若不至死,即母子俱病,庶事皆不称心。能依图无犯触,母子即得无疾,子即易养。”
2000年,在湖北省随州市孔家坡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日书》记载①:“反支日,入一出百,出一入百②。求反支日,先道朔日始③,数其雌雄也。从亥始数,一三五右行,雄也;从子始数,六四二左行,雌也。”并配有《离日图▪艮山图》。
①对竹简文字有修改,否则,文意不通。
②入一出百,出一入百:进入一个月的第一天,将面临这个月所有的吉凶日子。过了初一,就要承受这个月所有日子的吉凶。换句话说,一个月三十天,吉日凶日相互掺杂,所以,有必要把那些不利的日子筛查出来。
③先道朔日始:先弄明白初一的地支,然后开始向后推查。道,弄明白。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中,也有《日书》记载:“子丑朔,六日反枳;寅卯朔,五日反枳;辰巳朔,四日反枳;午未朔,三日反枳;申酉朔,二日反枳;戌亥朔,一日反枳。复卒其日,子有复反枳①。一月当有三反枳②。毋以子、丑传户③。”
①复卒其日,子有复反枳:一月之内,从地支中依次查找这种日子,到了子日,反支日再重复开始。
②一月当有三反枳:一个月当中,共有三个反支日
③毋以子、丑传户:无不以子丑日为枢纽,顺时针旋转。
《协纪辨方书》介绍说:“《后汉书▪王符传》:‘公车,以反支日不授章奏。’注曰:反支日用月朔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午未朔三日反支,辰己朔四日反支,寅卯朔五日反支,子丑朔六日反支,见《阴阳书》也。”《历例》曰其日,忌上表章。”
又说“按反支之义,恶其将尽也。戌亥朔本日,即支将尽矣。申酉朔则在二日,午未朔则在三日,胥(xū都)同此例也。推此而言,则结婚纳财等事,亦必有应忌者。而《历例》止言忌上表章,盖古之阴阳书传者盖少,而今《历例》则转据《后汉书》‘公车,以反支日不授章奏’,而言忌上表章。”
“戌、亥、申、酉、午、未”,具备地支将尽的意味,而“子丑寅卯辰巳”则不太符合。所以,《辨方书》释义并不准确。
反支日起例,梳理如下:
朔日在子,过六日,巳为反支日
朔日在丑,过六日,午为反支日
朔日在寅,过五日,午为反支日
朔日在卯,过五日,未为反支日
朔日在辰,过四日,未为反支日
朔日在巳,过四日,申为反支日
朔日在午,过三日,申为反支日
朔日在未,过三日,酉为反支日
朔日在申,过二日,酉为反支日
朔日在酉,过二日,戌为反支日
朔日在戌,当日起,戌为反支日
朔日在亥,当日起,亥为反支日。
反支,就是地支属性相反的意思。比如朔日在子,巳为反支,“子”是阳气始生,但“巳”有阳盛转阴的性质。睡地虎秦简中,反支又叫反枳。枳,是变坏的意思。成语有南橘北枳,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子虽然类似,但果实和味道却不一样。
朔日,即农历初一。“月朔为正”,意思是,以农历初一的地支为基准推算反支日。
譬如,2021年七月初一为“戊子”日,该月的反支日如下:初六(癸巳)、十八(乙巳)、三十(丁巳)。
再如,2021年八月初一为“戊午”日,该月的反支日如下:初三(庚申)、十五(壬申)、廿七(甲申)。其它类推。
也有学者认为,对冲也是反支,比如朔日在子,巳为反支,逢到亥日,巳亥对冲,亥也是反支。如此,一月则有五个反支。然而,细读原文含义,并没有提及对冲。另外,与《日书》“一月当有三反枳”也不同步。因此,对冲之说在此不取。
根据“朔”义,反支日与月亮圆缺变化有关,换句话说,就是阴阳变化过程:阳消阴息,阴消阳息。阳尽阳生,阴尽阴生。
子乃阴阳枢纽,阳之始,左旋,至巳阳极。
十二地支半数为六,故阳以六分最盛。相反,负六分阴最盛。
反支定例
子至巳,六位,阳气有六分,故巳为反支。
丑至午,六位,阳气有六分,故午为反支。
寅至午,五位,阳气有五分,故午为反支。
卯至未,五位,阳气有五分,故未为反支。
辰至未,四位,阳气有四分,故未为反支。
巳至申,四位,阳气有四分,故申为反支。
午至申,三位,阳气余三分,故申为反支。
未至酉,三位,阳气余三分,故酉为反支。
申至酉,二分,阳气余二分,故酉为反支。
酉至戌,二分,阳气余二分,故戌为反支。
戌本位,一分,阳气余一分,故戌为反支。
亥本位,一分,阳气余一分,故亥为反支。
上述可知,这是一个从阳到阴的衰减过程。戌亥属阴之将极,本身反支。亥阴极,子则变,一阳生,故子为枢纽。子至巳共六位,地支之半数,阳性之总和。之后,阳性逐步衰减,至亥消失,故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