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梦:解梦方法都有哪些?不同的梦境应该如何解析
解梦方法其一就是直接对应法,即梦象是什么就对应什么,梦见什么事就发生什么事,二者是直接对应的。这种解梦手法在占梦著作里被称为“直叶”。明人陈士元所著的《梦占逸旨·感受篇》有云:“何谓直叶?梦君则见君,梦甲则见甲,梦鹿则得鹿,梦粟则得粟,梦刺客则得剌客,梦受秋驾则得秋驾。此直叶之梦,其类可推也。”
《史记·殷本纪》就记述过“直叶"之梦:“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大意就是说商王武丁梦见了一个圣人,名叫"说”。武丁记住了梦里这个“说”的样貌,然后巡视群臣百官,没有一个符合的。于是武丁就详细画出了“说”的形象,派人拿着图像到天下遍寻,最后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这位圣人。
这“直叶之梦”虽然对应明显,但是并不一定醒来后就能很快转化为现实,也许还会有很长的时间间隔。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沈括写过一本科学巨著叫《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作品。《梦溪笔谈》这一书名就源于沈大师的一个“直叶之梦”。沈括在其《长兴集·自志》中说自己三十多岁时,“曾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他在梦中很高兴,就想在那里住下来。后来他几乎每年都会梦到那个地方,甚至一年中会梦到三、四次,“习之如平生之游”。
十多年后,他被贬到宣城,听一个叫“无外”的道人对他说在“京口山川之胜"处,有人要卖地,要价30多万钱,沈括虽然没去看过,但把它买了下来。又过了几年,沈括退休致仕,途中路过京口(即今天镇江),想顺便看看当年道人替他买的地。谁料到得那里,发现此地竟然就是他梦中常游之地!于是沈括叹道:“吾缘在是矣”。于是他将此处命名为“梦溪",并放弃了其他住所而长住于此,并在此完成了他的巨著,《梦溪笔谈》也因此得名。
解梦方法其二就是象征引申。这种方法用得最多,统治者编造梦象即多用此法。
五代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李太白少年时,曾得一梦。梦见所用之笔笔头上生有鲜花,后果然才情横溢,天下闻名。这也是成语“梦笔生花”的来历。这鲜花乃繁荣昌明之象,笔上生花自然象征文采出众。
民间用这种方法解梦更是普遍,如“梦围棋者,欲斗也",“梦见杯案,宾客到也"(见于《占梦书》);“柳为使者,梦见柳,当出游也”、“城为人君,一县尊也。梦见城者,见人君也”(见于《太平御览》):“禾稼为财用之所出。梦出禾稼,财气生也”、“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之征也”(见于《艺文类聚》)等,都是用的象征引申法。
解梦方法其三是易理文字法,就是用八卦《周易》和汉字拆合的方法去解释梦象,这种方法相对“高深”,一般多为学人所用。《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云:初,艾当伐蜀,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以问殄虏护军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卦辞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往必克蜀,殆不还乎!"艾怃然不乐。
《三国演义》也收纳了《三国志》的这一史料记载,罗贯中说:“邓艾伐蜀,夜作一梦:梦见登高山,望汉中,忽于脚下迸出一泉,水势上涌。须臾惊觉,浑身汗流;遂坐而待旦,乃召护卫爰邵问之。邵素明《周易》,艾备言其梦,邵答曰:‘《易》云:山上有水曰《蹇》。《蹇卦》者:‘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云:《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将军此行,必然克蜀;但可惜蹇滞不能还。'艾闻言,愀然不乐”(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这个事件大意是说邓艾出发前,因梦登高山而脚下涌泉,召问爱邵。爱邵通易理,即以“山上有水”的梦境,直接取水山‘蹇'卦,并解卦说此行“利西南”,邓艾能破蜀,但是回不来了。翻查《周易》可知,蹇卦的卦辞是“利西南,不利东北”,其《彖》曰: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而蹇卦的本义即为蹇滞,不得还。
历史也确实如此,邓艾偷渡阴平峻壁巅崖,出奇不意成功破蜀。但最终因与钟会“二士争衡",死于西蜀而不得归。历史也确实如此,邓艾偷渡阴平峻壁巅崖,出奇不意成功破蜀。但最终因与钟会“二士争衡”,死于西蜀而不得归。
还有利用梦象来比附汉字拆解的手法,黄帝梦“风后"“力牧”其名就是用的汉字比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记载:“十二年,亮(诸葛亮)出北谷口,延(魏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译成白话,就是蜀国大将魏延梦见头上生角,于是向占梦家赵直求解。赵直听后敷衍他说:“君不闻麒麟有角而不用,此梦预示不战而敌贼自破。”而赵直退下后对人说:“角字乃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实是为大凶之兆。”
确如赵直所言,很快诸葛亮病故,魏延反叛随后被杀。还有,《麈谈》里记载刘邦还是小亭长时,做梦捕到一羊,他拔去羊的双角和尾巴。有占梦者向他贺喜,到:“羊无角尾,王也。”说得刘邦欣喜不已。据说汉光武帝刘秀也做过这个梦。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反向法,即从与梦象相反的方向来解说。这种方法的影响很大,因为一般人只有做了恶梦,梦见了不好的、令人不安的梦象之时才会寻求解占,这就是为什么民间也常把“解梦"称之为“圆梦”的原因。“圆梦”里的“圆”字和“打圆场”一词中的“圆”字类似,都有圆通、说好话的意思。民间流传的“梦是反的”这种说法,亦和此解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人把这种反向解梦法称之为“反极”。《梦占逸旨·感变》篇有云:“何谓反极?有亲姻燕会则梦哭泣,有哭泣口舌则梦歌舞,寒则梦暖,饥则梦饱,病则梦医,忧孝则梦赤衣绛袍,庆贺则梦麻茸凶服。此反极之梦,其类可推也。”
这种解梦方式历史上有很多,《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吮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此事说的是晋楚城濮之战前夕,晋文公梦见和楚成王搏斗,楚成王伏在他的身上吮咬他的脑髓。晋文公梦醒后很是害怕,没想到部下子犯却把此梦解为大吉之梦。子犯说梦中晋文公被楚成王压倒在地,但是晋文公的脸是朝上的,所以是“得天”;而楚成王伏在晋文公身上,脸是朝着地的,所以是“伏罪”。至于楚成王吮咬晋文公的脑髓,子犯更解释为楚成王的牙齿是“刚”的,晋文公以脑承之,乃是“以柔克刚”。果然,城濮之战开始后,晋军守前约“退避三舍",诱敌深人,最后大获全胜。
解梦的手法多种多样,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更注重结果,就是梦象预示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是吉是凶。《周公解梦书》之所以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解梦著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给各种梦象定了性,直接表明了各类梦象的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