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周易》“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中医养生与阴阳变化规律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周易》“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中医养生与阴阳变化规律

《周易》主旨在论述一阴一阳之道,强调“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一阴一阳也。统一物分解为它的两个对立面,它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源。

对于阴阳两仪,《周易》注意到它们的对立性,肯定乾坤悬隔,天地定位;揭示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山泽对立的特性,宇宙间无时不在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肯定“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由于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了事物运动和发展,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但《周易》哲学的主要倾向,在强调阴阳两仪的统一性,主张对立面的协调与和谐。揭示“山泽通气”,天地交泰,“水火相射”的特性。宣称“保合太和,乃利贞”。(《彖传·乾》)宋代哲人张载写了《太和篇》,认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清代哲学家王夫之赞成这种观点,他说:“盖阴阳者恒通,而未必相薄;薄者,其不常矣。”(《周易外传》卷七)即阴阳相通是恒常的,雷风相薄是不常的。强调“仇必和而解”,用在社会敌对阶级之间,有调和倾向;用以观察自然现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内经》论述生理、病理和施治方针时,都着重以阴阳协调为立论点。

《周易》“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中医养生与阴阳变化规律

(1)从自然生态看《内经》主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失四时。善摄生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要人同自然保持和谐。符合《文言》所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要求。

(2)从人体重量功能看《内经》强调脏腑功能和调。平人的卫气营血按均衡的节律和谐运输。平人的脉象、呼吸都保持着均衡与和谐。“内外调和,邪不能害。”(《素问·生气通天》)

(3)从病理看凡病不外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引起人体阴阳和谐状态的破坏。“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同上)“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同上)

《周易》“阴阳协调”的中和观,中医养生与阴阳变化规律

(4)施治的原则采取适当措施,调整已受破坏的生理功能,使之重新回到阴阳和平的状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同上)《内经》主张“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同上),是不是形而上学的矛盾调和论?不是的。强调阴阳协调,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发展的特性,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生理功能是否保持稳定的和谐,恰是生命力旺盛与否的标志。《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到“持续平衡”对于生命的意义。“在活的机体中我们看到一切最小的部分和较大的器官的继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在正常的生活时期是以整个机体的持续平衡为其结果。然而又经常处在运动之中,这是运动和平衡的活的统一”。(《马恩列斯选集》第三卷第563页)中医追求的阴阳和平,就是平人状态的动态的平衡。人的一生,平人状态是恒常的,病态是暂时的,《周易》主张“保合太和”是合理的。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中医 养生 阴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