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爻辰说:汉代学者郑玄借用《周易》卦象,结合十二辰和二十八宿,创立“爻辰说”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爻辰说:汉代学者郑玄借用《周易》卦象,结合十二辰和二十八宿,创立“爻辰说”

汉代学者郑玄借用《周易》卦象,结合十二辰和二十八宿,创立“爻辰说”。显示一日十二日时的节律。

爻辰说先将乾坤两卦的十二爻阴阳交错排列,再同十二地支配合,绘成圆形图象,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卯、午、酉、子,代表东南西北四方。四方配二十八宿,每方七宿,四方七宿又用“四象”描绘其整体,于是有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称呼。十二辰演化为十二星次,符合天文学上将天球分成十二橘瓣状天区,便于观察日、月、五星及其他天象在恒星间的位置的意图,它不只为中国沿用赤道式的坐标系统,以北斗的斗柄在初昏时的指向来定季节的方法,提供了方便;也为中医描述“五十营”和“卫气周于身”的节律提供依据。

易学象数有了卦气图、爻辰图,就便于人们整理、记忆天文、物候知识,大大有利于加强人们的节律观念。

《内经》充分利用古代天文、物候知识,描述生理、病理发展的节律。认为人体生理功能的发展、疾病的传变、营气卫气的运行都有严格的节律,若不掌握它,难通岐黄妙术。

生理发展的节律《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揭示女子生理发育的节律,写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黄,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黄,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发育,以八年为一节,也做了具体描述。

邪气入体的传变节律《素问·缪刺论》写道:“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说明病变的发展,有着渐进的过程。医家诊断、治疗,必须掌握。

爻辰图

一节律,灵活施治,乃生奇效。《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生半死也。”

一昼一夜阴阳消长之节律《内经》重视人同自然的统一,昼夜之间的阴阳消长同人的养生息息相关。《素问·金匮真言论》写道:“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阴,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素问·生气通天论》具体描述了一日阴阳消长同人体生理机制的关系:“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天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人同自然统一体,在节律上必须统一起来。

营气、卫气周于身的节律《内经》重视人体生物钟运转的节律,卫气、营气周于身,都有节律可循。《灵枢·卫气行》讲卫气运行节律,同爻辰所述十二辰一致。“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紧接着论述针刺措施同卫气运行周期的密切关系。“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同上)针刺治疗,重在“逢时”。“(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阴分而刺之。”(同上)后世发展为“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所述原理是有科学根据的。关于营气运行途径与节律,《灵枢》中的《营气篇》《五十营篇》结合三阴三阳经隧和平人的呼吸,做了详细表述“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分;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分”,对营气运行的节律作了量的规定。

鉴于《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对人体生物钟节律已有强烈观念,依此而发展起来的“子午流注”原理,对于治疗生物疾钟病,发展时间治疗医学,定有深刻启发;至于中医“运气”学说,是否对发展天文医学有助益,也值得深思。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周易 爻辰 郑玄 卦象 二十八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