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奇称号的谶纬第一奇书的《推背图》,为什么能成为第一呢?
此谈我们来说说中国谶纬文化的代表之作,号称谶纬第一奇书的《推背图》。为什么在流传下来的几部预言著作中,《推背图》被列为首位,誉为“第一”呢?接下来就以此为纲,介绍一下这部奇书。
成书时间早。
谶纬著作一般都会假托古时圣贤之名,比如“七纬”里就有几部伪称是孔子所撰。流传下来的几部谶纬作品,也都有类似的情况。像《乾坤万年歌》号称是周朝的姜子牙所写,《马前课》号称是三国时的诸葛武侯所著,还有《烧饼歌》说是刘伯温所言等,这些说法其实很难使人采信。
它们令人怀疑的原因就是,史籍(包括外史、野史、文人笔记)中并无记载,而且从遣词造句上也不像古人手笔。举个例子,《诗经》里面许多今人看起来很雅的诗在周朝时都算民间歌谣,姜子牙作为一代名相怎么可能会写出《乾坤万年歌》里如“八双牛来力量大”、“那时走出草田来"之类的句子?有鉴于此,前辈学者通过搜集研读史料,基本可以推断出《推背图》大概的成书时间。其中有一篇著名的论文,名为《<推背图>的起源与变迁》,下面节引部分要点:
出现“推背图”一词的最早文献是北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然后是南宋人岳珂的《程史》。《鸡肋编》有云:“……乃云于公家见《推背图》,故有谋。时王介甫方怒公排议新法,遽请追逮。神考不许,曰:‘此书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推背图最早见于著录,不是《唐书·艺文志》,而是《宋史·艺文志》的“五行类”。
但总的看来,可信为不是二十世纪所造的几种《推背图》,对元代以前的事特别是五代时期“预言”较详,而对明、清较略,另外就是在三十象以前各本出入较小,而此后诸象,各本的差异就较大了。而前三十象的内容主要就是五代。我们以一种较接近原貌的《推背图》为例,全书共六十七象,其中预言“应验”的仅不足四十象,在这三十余象中,只五代就占了十三象……由此可以猜测,五代可能是《推背图》的重要形成期,而这时期所造的谶基本上被保存下来了。”
从这篇论文里就能看出,起码在北宋前期就有了《推背图》,而且还说“此书人皆有之",可见当时就有了刻印传播。这篇论文中作者推断《推背图》应该成书于五代时期,也较为合理。
另外,《推背图》里的预言诗也比较符合当时的体例,如预言安史之乱,杨贵妃马嵬驿身亡的谶诗:“渔阳击鼓过潼关,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定于此处葬金环。”读起来颇有唐宋时诗句的风骨。
综上,去除那些今人附会圣贤所写的预言谶书,《推背图》比起成书时间也相对肯定的《梅花诗》还要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