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意幽远——魏晋玄学中的易理,手执《易经》在竹林里清谈是常见的场面
玄意幽远——魏晋玄学中的易理
魏晋玄学是汉末到东晋时期儒学的一种新形态,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以“三玄”解释儒家理论,“三玄”中最重要的要属《易经》。《易经》原来是儒门六经之一,但是在两汉黄老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下,它和道家思想逐渐合流。
魏晋玄学概况
儒家在汉朝处于“独尊”的地位,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却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佛教和道教势力的扩大,无论在民间还是官方,这两支宗教力量都对儒家造成了威胁:二是儒学本身的理论根基不够深,儒家虽然也有孟子、苟子从人性角度的论证,以及董仲舒从藏纬神学方面的论证,但在深度上不足以与佛道二家相抗衡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和郭象力图挽救儒家名教的危机,他们采用的武器是《易经》《老子》《庄子》这“三玄”,主张“以无为本”,把儒家的“名教”和三玄中的“自然”等同起来,或者认为后者是前者的本源。这样不但调和了两者的矛盾,而且为儒家学说找到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但是儒家和道家毕竟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有为与无为,人世与出世,无论怎样调和,它们的矛盾始终存在。应该说正是它们之间的矛盾才造成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多彩。
魏晋玄学与《易经》
汉朝以来,研究《易经》的派别主要有三个:一是以东汉术士管铬为代表的术数派,二是汉代占正统地位的象数派,三是从理论上注解经和卦的义理派。其中第三个派别是从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强开始的,并且成为魏晋玄学的正宗。以王粥为例,他曾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大衍论》《周易究微》《易辨》和《易传纂图》,可见《易经》思想对他们影响之深。
《易经》原来是儒门六经之一,但是在两汉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它和道家思想逐渐合流。王驹注《周易》和《老子》,以易学理论解老子思想,更是加快了易与道的融合。玄学家把易理化之后的老庄注入儒学体系中,从而形成了中国学术的第一次大综合。
竹林中的易理
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合流的开始在这个合流的过程中,《易经》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读《易》与谈玄
魏晋时期,手执《易经》在竹林里清谈是常见的场面。玄学家们谈论的中心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其理论根据主要来自“三玄”,即《易经》《老子》和《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