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古今关于气的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究竟是什么

例如,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又说:“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在《内经》中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且气还有阴阳之分。从而形成了天地以及万物的概念,还形象地采用天地之间的自然水气来作引用比喻。在天地之间的人,不但源于天地之气的构成。而且也时刻以天地之气转化为生存条件,元气与空气有所不同,前者是隐体,能渗透于宇宙万物的各维时空:后者是显用,是能被物质能场阻隔而局限。这就是所说的“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简单地说,就是我们需要呼吸天空中的氧气,需要吸食地上生长的食物来维持生命。而这元气,则是万有之源;是气可气,非常气也。

在古代,其实“气功”是被称为“静坐”、“导引”、“吐纳”、“内丹功”等,像“风水”于古称为“堪舆”一样,是现代的简俗说法。“℃”(实为“炁”)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名词,是指一切人类肉眼看不见的物质与反物质能场。古代人们把物质朴素地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称为“形”;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的则称为“气”,两者可以互相消长和转化,气“聚则成形”,形“散则化气"。这样,形与气又成了阴阳对立统一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了。

元气学说:元气是生命之源泉,是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

在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与《自藏易》有相通的《道德经》,对于“无”和“有”的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更是可以对元气作深人的理解。其次还有被国人忽视的墨子《墨经》内与《连山易》相关的有用思想,都是对元气活用的很好说明。比如在《墨经》中的很多思想,其实就是现今西方所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理论体系。《墨经》内有讲认识论、道德、心理、宇宙论、几何、逻辑、因果律、物理、经济、科技,而又以讨论逻辑和自然科学为主,且很多都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见解。例如对于西方的放大镜,其实早就有说到用水珠可作放大和用小孔成像等光学上的科学论述,还有诸如力学的概念。时间(其中包括有古今早晚现的一切时间说法)和间空(东南西北中的一切空间》的联系与统一,及时空的连续性、无限性,其中又分为时间元为“始”,空间元为“端”的概念,流体静力学和浮力的原理思想,物质不灭,不同类的物理量之间不能互比的观点,还有几何学上的对点、线、面、体和回的定义,应用滑轮的“云梯”和自由行走的“本车马”等机动器械的理论活用,等等。《墨经》中这些科学理论思想,其实并不亚于现代的西方理论,只是我们中国没有把它发扬光大而已。《墨经》中的宇宙、时空、光力,几何上的点线面体等思想,其实都是元气学说很好的体用论中元气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

明朝宋应星的名著《天工开物》。是明代启蒙科学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作,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技术百科全书”之称,该书当时在国内认为是“雕虫小技”而被看不起,但居然传到西方后,曾以《中华帝国古今工业》为书名译成外文出版。该《天工开物》书中就有专门论气的《气论),其继承了张载的“元气论”,并有所发展和完善。其学说认为宇宙本源为“气”(即“元气”的简称,古原用“炁”字),在《论气·气形》篇中说:“盈天地皆气也”。并进一步指出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同其气类”(注,此认为如以气功角度细分看,生物与非生物的矿物之气本质虽是一样,但又有所不同,像炼气功注重的是摄取生物植物的清新之气与自身的精能。气与形的亲密关系,其实简单地说就是“气中无形,形中有气;气为隐象,形为显物”。是《道德经》中无与有的恍惚态的辩证关系),其认为物质是“由“气”面化“形",“形”复返于“气””的形气互变关系。在《论气。形气》篇中又说:“有形必有气”,“以为形矣面有气”,相反则“以为气矣面有形”。中医的看人之气色,与气功的发气治病,都是调动和利用气与形之间的消长转化,实际上就是运气。古人常说的“形面上者谓之道”的道,就是这里与形器相对应的气的存在规律性了,宋应星还将元气论与新五行学说结合起来,提出“气化”为介于形与气之间的气形态,例如水火二气,再由水火形成土,水火通过土形成金与木的有形之物,然后逐步演变成万物,一方面是土石金属矿物等生成无机物,另一方面是从土中摄取养分及水而生长的植物,形成有机物。其“二气五行之说”有四个层次演进过程,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完整,先进的万物生成演化模式,如图39所示。除此之外,还论述了声学的许多问题,诸如声调条件、声速、传播媒介(注,笔者均统称之为“载体”,并属于“体用”的范畴,“体用”的名词应用在本书中可以见到其优点,例如有阳性体一般为显,阴性体为隐,互体互用的特性等)、声音的强弱等,其都达到了当时极高的科学认识水平。

元气学说:元气是生命之源泉,是生命与天地自然统一的物质

图39其实是参照和加入了东汉末年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内的三五至精图,即图39中的第一至三层次相类似,也和同期宋朝的周敦顺所代表宋人太极观的《太极图说》有极其相类似之处。

如果把光和气作为阴阳两性的结合体来看,则在太阳系中,太阳的光气主宰着万物,万物生长必需依靠太阳的光气,这反映了太阳光气为天地间的元始之气。这在东汉时的刘歆就有称之为“太极元气”的说法,相信所说的是与太阳的光与气有一定相通性。按如此说法,如果太极元气就是指太阳光气,那么所谓的“元气”,实质上就是“光气”了。这里的光气,是指与光显态相对相反的气隐态结合体,例如,类似辐射、场能、电波等。

杭辛斋在其《读易杂志》中提出了对气的新看法,说。”《周易》上言光言气,都不是泛指光明与气象,皆以物理上说的光与气有关。光分两种,一种可见,一种不可见,X光即不可见之光,或称射线。”这又把中国玄之又玄的气与现代光的物理学联系在一起作解说了。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元气 传统文化 气的论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