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注重生存环境的改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需要借助风水开运、改运、走红运
在中国社会中,“风水”向来是一门显学,受到各阶层人士的追捧。古人重视山川地形与自身的互动关系,上至君王,下到百姓;大到庙宇桥梁、山川河流、城池郡国,小到亭台楼榭、门窗设置、家具陈列,无不取决于风水。今天人们注重生存环境的改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需要借助风水开运、改运、走红运。
一、风水是“水土”的概念
到底什么是风水?它为何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某些技术的运用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简单说,就是人们对生前居住环境和身后墓葬的选择和处理。它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明清时日臻完善。
风水中的“水”,除了一般的江河湖塘等宏观的水外,主要是随生气而运动的水,还包括生气中的水分子,即微观水。因此,风水的正确概念应该是“水土”,实质是指地表生态和气候的关系。风水好不好就是一个地方的水土好不好地表生态和气候情况协不协调。故中国朴素的风水学是以探究建筑生态环境为基本目的的。
二、风与水及其气的关系
风水学讲究“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观,主要表现在“风水”二字的自身。“风是《周易》八卦中的卦,水是八卦中的坎卦”。宇宙的一切变化都不外乎气与形的变化。气相对于形是最本质的物质。风水据此认为,风是气阳,水是形阴。风有气而无形,禀性阳而阳中有阴;水有形而兼有气,禀性阴而阴中有阳。因些,风与水两者皆行气之物,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气“遇风则散,界水而止”;而人则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
由此可知,风水学环境优选原则是要气聚而生、藏风得水。所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冷暖干湿、平衡阴阳的环境,往往被人优先选择。
风水学上的择吉去凶之道,与自然形成有机关系、有机布局、有机建筑和有机构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合、和德,即是道家说的“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