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实践中具体地运用过白,一是景框的构成,二是观赏点的确定,是该处理方法的关键
在风水形势说基本原理指导下的建筑创作实践中,还形成有非常丰富多样的灵活变通的具体处理手法。例如处理组群性建筑空间序列,利用近景建筑或其它景物,形成视线方向上的中景或远景画面的“框景”、“夹景”的“过白”,就是一种相当典型,运用非常普遍灵话,并具有巧妙空间艺术效果的手法(图4)。
何建祺在《潮汕民居研究》一文中调查了该地区工匠确定建筑间距的传统方法,指出所谓“过白”,就是人站在后厅神多前,能在后厅封板以下的视野里,望见前座的完整画面,并在前座屋脊上,还有带状的一线天空纳人画面。无疑,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纳阳即日照间距问题,而在建筑景观处理方面,以后厅前构成为前景方向上前座房屋的完整景框,如同中国画的构图,还留出了天地的适当空白,使景框中的画面更完善。
事实上,这种过白方法,见诸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在全国各地的组群性建筑的外部空间布局处理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笔者在另文清代陵风水:陵寝建筑设计原理及艺术成就钩沉》中,对该处理手法在清代陵寝中的各种不同运用,就有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必重复。
具体地运用过白,从大最实例来看,一是景框的构成,二是观赏点的确定,是该处理方法的关键。
过白景框的构成,惯用的是“框景”和“夹景”,框景,就是利用近景建筑或其它景物,在视线方向上的中景或远景画面周边,形成完整围合的画框或景框,并留出适当的天地空白,使画面构图完美。框景的构成,一般是门窗洞口,拱券,下柱、、及台明形成的围合,以及其它中部空透、周边封闭的建筑或景物如山石、树木等构成。夹景,可以说是画框或最枢不完全闭合的框景形式,一般呈U字形构图,空缺的一边,往往是天际。夹景的构成,通常是对称列立于视野两的垣、柱、雕像、山石、林木等合同地面围合而成。
过白景框包括框景和夹景的构成,还有很多细腻的讲究甚至禁忌。如自室内向外望就须避免檐口橡头滴水夺人景框,否则称为“露齿”或“狮子大开口”,被视为不吉(参见林会承《(台湾]传统建筑手册·形式与作法篇3)。这些讲究或禁忌,实际多出自“完形”心理的追求,是不难得到认识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