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御纂周易述义》

清‧傅恒

国易堂APP《御纂周易述义》是清‧傅恒撰。御纂周易述义原文全文 御纂周易...

简介:

《御纂周易述义》于清乾隆二十年所撰,作者群包括了正总裁官傅恒、来保、孙嘉淦;副总裁官汪由敦、纳延泰、刘纶;提调官觉罗巴延三、马景;纂修官吴鼎、梁锡玙……。

提到“御纂”的易类书籍,最有名的当属唐孔颖达的《周易正义》。而清世康熙皇帝更重经学,于易学上除了有李光地所撰的《御纂周易折中》之外,另外还有经筵系列的《日讲易经解义》。而本书《周易述义》,则是由乾隆皇帝敕令纂修而成。

根据《四库总目》题要,之所以名为“述义”,因为旨在“阐述”《周易折中》的蕴涵。然而,细观两书内容,殊异颇大。

《折中》对于象数之学采取较为负面的态度。对于“象”,大至上多数只取二体卦象;对“数”则完全屏弃,李光地在序言中甚至说:“于数则纳甲飞伏之谬必斥,于理则老庄空虚之旨必破。”一般认为,《述义》大量运用了象数之学来注解。但严格来说,“象”是其核心,“数”理则鲜少触及。

《折中》以程朱之学为主轴基底,收录了大量宋明易学的观点。虽名为“折中”,但比较是除却汉易及象数易,在唐宋之后的儒门易学上取其“折中”,并不是真的折中。因此《折中》具有较为浓厚的宋易与儒门义理易色彩。但《述义》除了多取“正体”(上下二体)的八卦卦象之外,更大量采用了爻变和互体,甚至错综,并宣称,在宋易与汉易之间取其平均,因此似有意在宋易与汉易间取得“折中”的意味。

如前所说,《折中》对于象数以及老庄之说采取了清楚的批判态度,甚至在《日讲易经解义》当中,这种批判态度更为严明。但《述义》却是:“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辨得失,而遗文诠释,简括宏深。大旨以切于实用为本。”

附:《四库总目》提要

阅读古书, 2, 3

《御纂周易述义》十卷

乾隆二十年奉敕撰,凡《卦爻》四卷,《彖传》一卷,《象传》二卷,《系辞传》二卷,《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一卷。以多推阐《御纂周易折中》之蕴,故赐名曰《述义》。所解皆融会群言,撷取精要,不条列姓名,亦不驳辨得失,而遗文诠释,简括宏深。大旨以切于实用为本,故于乾卦发例曰:“诸爻皆龙而三称君子,明易之立象,皆人事也。”全书纲领,具于斯矣。至于取象,则多从古义。如解乾九二曰:“九二刚中,变离文明。”解坤初六曰:“变震为足,有履象焉。”解屯六二曰:“变兑为女,柔正故贞。”凡斯之类,皆取于变爻也。解屯六三曰:“震坎皆木,聚于艮山,故为林。”解屯九五曰:“陷阴互艮,止而不动。”解需九五曰:“坎水兑口,故为酒食。”凡斯之类,皆取于互体也。解蒙六三曰:“三变互兑,故为女。”解讼九二曰:“坎坤体,故为邑。又互离,户象也。三百,离数也。”解讼九四曰:“干初复体,互巽为命,变艮为渝,变止贞也。”凡斯之类,皆兼取变与互也。故解《系辞传》“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曰:“物谓八卦之爻,杂谓自其中四爻杂而互之,又撰成两卦之德也。是非者,时物之是非,皆于中爻辨之。正体则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互体则三为内卦之中,四为外卦之中。故皆谓之中爻。”云云,诚为根据先儒,阐明经义。盖汉易之不可训者,在于杂以谶纬,推衍禨祥。至其象数之学,则去古未远,授受具有端绪。故王弼不取汉易,而解“七日来复”,不能不仍用六日七分之说。朱子亦不取汉易,而解“羝羊触藩”,亦不能不仍用互兑之义。岂非理有不可易欤?诸臣仰承指授,于宋易、汉易,酌取其平,探羲文之奥蕴,以决王郑之是非。千古易学,可自此更无异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