筮法筮例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一、概述

筮法是《易经》中用于预测的重要方法。在古代,人们通过筮法来探寻事物发展的趋向,获取关于人事、自然等方面的信息。筮例则是筮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例子,这些筮例犹如一部部生动的案例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筮法的操作和意义。

二、筮法的基本原理

数与象的关系

在筮法中,数具有特殊的意义。《易经》认为数是连接天地人三才的纽带。例如,八卦中的每一卦都对应着特定的数字,乾卦为一,坤卦为八等。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计数,更代表着一种象。数的变化会引起象的变化,象的变化又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不同状态。

筮法通过对蓍草或其他工具的操作,得出特定的数字组合,然后根据这些数字组合确定对应的卦象。这种从数到象的转换是筮法的核心环节之一。

阴阳变化

阴阳是《易经》的基本概念,筮法也体现了阴阳的变化规律。在筮法操作过程中,每一步的结果都可以归结为阴或者阳。例如,揲蓍法中,通过分蓍草的余数确定阴阳爻。如果余数为偶数,则为阴爻;余数为奇数,则为阳爻。

阴阳爻的组合形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这些卦象中的阴阳爻不断变化,象征着事物内部阴阳力量的消长。比如泰卦(乾下坤上),表示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交感,是一种吉利的卦象;而否卦(坤下乾上)则是阴气上升,阳气下沉,阴阳不交,象征着事物发展的不利状态。

三、筮法的操作步骤

揲蓍法

揲蓍法是传统的筮法操作方式。首先准备五十根蓍草(大衍之数五十),取出一根不用(其用四十有九),这根象征着太极。

然后将剩下的四十九根蓍草随意分成两堆,这是“分二”。接着从右边的一堆中取出一根蓍草夹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这叫“挂一”。

之后将左边的那堆蓍草以四根为一组进行数算,这是“揲四”,数完后将余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放在一边。再对右边的那堆蓍草进行同样的操作。左右两堆揲四后的余数加上挂一的那一根,其结果非五即九。这是第一变。

按照同样的步骤再进行两次操作,经过三变后可以得到一个爻。总共经过十八变可以得到六爻,从而组成一个卦象。

简易筮法(如金钱筮法)

金钱筮法是一种较为简易的筮法。通常使用三枚相同的硬币(古代可能使用铜钱)。将硬币放在手中,诚心静思所问之事。

然后将硬币轻轻抛出,根据硬币的正反面来确定爻的阴阳。如果三枚硬币都是正面,为老阳(九);都是反面,为老阴(六);一正两反为少阳(七);两正一反为少阴(八)。连续抛掷六次,就可以得到一个六爻卦象。

四、筮例分析

历史上著名的筮例

以左传中的筮例为例,晋公子重耳流亡时,筮得“屯”之“豫”卦。“屯”卦象征着事物的初始阶段,充满艰难险阻,如卦辞中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而变为“豫”卦,则有雷出地奋,预意着事物将有大的发展变化。当时的筮者根据这个卦象预测重耳将能够重返晋国,最终成为国君,这一筮例反映了筮法在政治大事预测上的应用。

又如,鲁国大夫南蒯欲叛乱时筮得“坤”之“比”卦。“坤”卦本是柔顺之卦,但变为“比”卦时,其中的爻变显示出其行为不得人心,结果南蒯叛乱失败。这些筮例表明,通过对卦象、爻辞以及爻变的分析,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判断。

现代应用中的筮例

在现代,有些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运用筮法。例如,某人在犹豫是选择稳定的工作还是冒险创业时进行筮卦。如果得到的卦象是“乾”卦,乾卦象征着刚健、进取,可能暗示着选择冒险创业更符合其发展的趋向;如果得到“艮”卦,艮卦有停止、保守之意,可能提示他选择稳定的工作更为合适。当然,这只是一种参考,现代社会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如自身的能力、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五、总结

筮法和筮例是《易经》预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筮法提供了一种通过数与象的转换来获取卦象的方式,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阴阳变化原理。筮例则是筮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例,无论是古代的政治大事还是现代的个人事务,都有筮法和筮例的影子。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筮法的预测结果更多的是一种参考和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将其与现代知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数据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