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知识

《周易》与古代哲学 许多更新趋时各具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在阐发《周易》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六经之首——《周易》与古代哲学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自从汉代确立了儒家独尊的统治地位,《周易》被列为六经之首。历代的哲学家通过“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的方法,以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见解;许多更新趋时、各具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也在阐发《周易》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易》与中国古代哲学是源与流的关系,呈现着源一而流分的宏伟景观。不了解《周易》以及易学的流变,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周易》与古代哲学 许多更新趋时各具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在阐发《周易》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一、经传之理与哲学体系

《周易》是由经和传两大部分组成的,《易经》到《易传》的发展过程,大致上反映了古代哲学体系初构的斑斑轨迹。

成书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以卦画文字为特征的、用来卜问吉凶和预测未来的占筮之书。《周易》能对中国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人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做的哲理的阐发。由《易经》到《易传》,就基本倾向而言,则是由宗教向哲学的转化。说《易经》为占筮之书或基本倾向是宗教迷信,并不意味着《易经》之中没有科学智慧与哲学思维。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先民的时期,差不多都存在过占筮一类的迷信。在先民头脑中,并不存在着科学、哲学、宗教之类的分界,这种分界是现代人的视角。在先民那里,这些东西都是浑沌地合在一起。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苏。古人向神灵问卜吉凶的方法,有龟卜和古筮。筮用善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醉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卦象指卦的图象,由阳交“-”和阴交“--”两种卦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其六十四种卦象。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相互配合排列而形成的,因而八卦是“单卦”,六十四卦是“重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先民从无数的自然物中概括出八种自然景象,用以说明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以理论思维方式来掌握世界的总图景的初步尝试。八卦是由阴交和阳交这两个基本符号来表示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其中阴和阳的对立是宇宙间的根本对立。

《周易》与古代哲学 许多更新趋时各具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在阐发《周易》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

《易经》把自然与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就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与发展变化的概念。《易经》六十四卦中还有《泰》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末济》等正反卦,这表明《易经》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容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尽管这些矛盾的构成有浮于表面的现象,但不失为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把平与不平、往与复两种互相对立的概念联系起来了,指出对立面存在着转化的现象。平的总要转化为不平,已经走掉的总还要转回来,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与永恒性。又如《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指:君子如能整天勤奋地工作,晚上又注意警惕,虽处危境,亦可无虞。

这已有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转危为安的思想,对人们的处世行事有着积极意义。作为卜问吉凶的占筮之书,《易经》中车强附会的地方很多,但《易经》中亦包含着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的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需要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播相关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生产力的发展触动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公元前 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的萌苏,奴隶与奴莱主之间不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种新制度,势必引起对人的地位的重新衡定。在奴隶制时代里,奴隶对奴隶主说来,是牛马一般的物品,是可以卖买、赠送、祭祀,以至于生杀、殉葬的。但封建制时代,人的地位就比以前提高了。例如:有一次,孔子从朝廷回来,看到马棚失火,日:“伤人乎?’不问马。”像孔子这样的人,当时都知道,失火后首先应关心的是人而不是马。在今天看来,这是一句极为普通的话,但在当时确为惊世之言。它可以看作是春秋时期以来的“重人轻天”思潮的升华。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六十四卦 古代哲学 哲学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