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周易 》带你详细了解高宗伐鬼方、帝乙归妹的故事
《周易•未济》九四爻辞,在叙述震用伐鬼方之后,按着说,“有赏于大国”有的易学家释“赏”为赏赐,有的说“赏”是“伤”字的谐音,含损伤之意。这些都是臆测之词。近人平心在 1963 年著文,说“赏’其实应读为“商”,“有賞”即“有商”“于”当训为“为”,“有賞于大国”即“有商为大国”。就是说,由于震用在与鬼方的长期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有商成为强盛的大国。这个解释,比较合乎历史事实。
1973 年 12 月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汉代《帛书》,其中《易经•未济》九四爻群,果然写的是“有商于大国”。这就充分证实了平心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论证是正确的。
(三)高宗伐鬼方
《周易 •既济》九三爻辞,尚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的记叙。
这高宗伐鬼方,是王爻的后人殷王高宗重演其远祖武功的故事。
商汤开国,经十七传到盘庚。盘庚是商代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他把首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移到殷(今河南安阳),因而商也被称为般或股商。盘庚的侄子是帝小乙之子,是为武丁,他就是殷高宗。这殷高宗是继盘庚之后的另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他的事迹,在《尚书》《国语》《论语》《史记》中都有记载。《史记》中说:“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体。三年不言,政事决之于家宰,以观国风。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得,视群豆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所,得说于傅险中•…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般国大治。”
看来,这是个能从奴隶中识拔英才的君王。史籍说,由于傅说的辅助,殷高宗修改行德,取得了煊赫的政绩,于是,“天下咸欢,殷道复兴”。
在各种吉籍中,都没有高宗伐电方的故事,《诗经•商领》写了高宗继承商汤功业,在战场上取得辉煌战绩,也没有征伐鬼方的记叙。唯有《周易》,明确地提出“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史实。
史学家平心又根据《周易》的这个线素,考证鬼方与段商长期为敌的史实,证明高宗时期的电方就是婉邳,也就是甲骨文中常常提到的伐“蹇”方。
这样,《周易》的爻辞,就从车事活动方面充实了殷商武丁时代的历史记载,使我们懂得了,在武丁时期,中原民族与西北民族的斗年也是非常激烈的。
(四)帝乙归妹
殷周关系是古代史中-个因为史料缺乏,而致众说纷红的题目。《周易》的卦辞、爻辞是现存般周之际的可靠历史文献。如果加以正确的考释,它可以从多方面弥补史料的不足,使殿周之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从模糊走向明晰。
例如郭沫若的《中国史纲》在论及殿周之际时,只说:“商为结好于周人,把挚君之女太任嫁给季历,后来又把莘君之女太姒嫁给文王。由于商周关系愈来愈密切,周人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商文化。”但《周易•泰卦》《周易•归妹卦》两卦中却说在太任、太姒之间还有一个“帝乙归妹”的故事。
《周易 • 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以祉。”(帝乙嫁女,因而得福。)
《周易•归妹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嫁女,姐姐的打扮不如陪嫁的妹妹。)
帝乙是商代最后一个君王殷纣王的父亲,归妹就是嫁女。殷纣王的父亲帝乙嫁女是商代后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帝乙嫁女,嫁给谁呢?诸子百家及《史记》都没有记载,顾颉刚却从《诗经•大明》篇中找到了线素。原来她嫁的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周文王。《大明》篇说:
“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谈。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优天之妹。文王歐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染,不显其光。’(文王年轻的时候,上天就给他定下了婚配。在治水和渭水的岸边,文王同一位大国的女儿举行了婚礼。这位大国的女儿高贵得像天帝的女儿。文王携带着聘礼去渭水边迎亲,滑水上舟船连接成长桥,使迎亲之礼显得光辉灿烂。)
在此以前,历代史学家都把“大邦之子,俔天之妹”说成是嫁给文王的莘国之女太姒,但顾颉刚等人通过《周易》“帝乙归妹”的研究,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因为当时莘国比周国还小,莘国之女不可能被看作是“大邦之子”,如《尚书•召诰》“天既退终大邦殷之命”,《顾命》“皇天改大邦股之命”等。而周则自称小邦,如《尚书•大诺》“兴我小邦周”等。
由此,《大明》篇中所谓“大邦有子”,只能是殷国女儿。而“俔天之妹”,则明确地告诉人们,她应是王室的女儿。只有如此,才与“帝乙归妹”一语相符。“文王初载”与帝乙同时,帝乙嫁女给他,是大邦之女嫁与小邦之周,因此才要“造舟为梁”“亲迎于渭”,举行隆重的庆典,使之成为周国上下皆知的重大政治生活事件。大姒则是周文王的另一个妻子,她是萃国之长女,是为武王之母。这样,就《周易》《诗经》“文义便毫无杆格”,问题都可以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