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三易: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为您揭开 “古三易”的神秘面纱
郑玄《易赞》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其实《连山》、《归藏》原书早已佚传,所知的只是零星片语。
1《连山》易
《连山》易是以艮卦,即以山为六十四卦的起点,盖取象于山脉之绵亘起伏不绝,云气内出于山,其象取阳上通天,下连阴地山之气,故取名为连山之易。
《连山易》又称《夏易》,相传为神农氏所作,神农即是炎帝,号列山氏及连山氏,故称连山易。《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而艮亦为山,固郑康成在《易赞·易篇》中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艮亦可为止,止可以是终而为始,是震之反象而为逆返连绵,
2.《归藏》易
《归藏》易是以坤卦,即以地为六十四卦的起点,其象为地、为土、为柔、为用,为万物之本体,是事物发展数理上的回归、返归数,这可说是气功修炼上的返朴归真。
《归藏易》又称《商易》,相传为黄帝(尧舜氏)所创,为商朝政纲所宗。朱元升说:“《归藏易》,黄帝演伏羲《连山易》而作。”《归藏易》以坤为首卦,而坤为地,为纯阴表返归收藏,言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归藏》易又有称为《归芷》、《伏藏》易。
古代道家多以此而以逆返守阴为主,而儒家则相反是以扶阳抑阴以阳君为主,然两者均有偏执而各持一端,实易道之理应是阴阳互守中一,从而达至均衡和谐而圜环不灭,是道与德的玄旋圆融。
3.《周易》
《周易》是以乾卦,即以天为六十四卦的起点,其象为天、为键、为刚。其以乾坤为首,取象日月往来,寒暑更迭,阴阳和合,乾坤始终,两两相对,体用互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周易》是以周文王、周公为主体,后以孔子为辅用,根据伏羲画卦及周代以前的图符、文字加以整理和完善发展而成,并增加后天八卦图式为用的文字记录。《周易正义》一书言。“伏羲之时,道尚贤素,画卦重爻,足以垂法。后代浇讹,德不如吉,受象不足以为教。故作《系辞》以明之。”说明伏羲时代,以传身授,故有卦无辞。《周易》通行本以乾坤为首卦,故又有称之为《乾坤易》。《周易》以对反卦相互而列,周有周期,周而复始,周密遍布、循环往复的圆周聞道之义,当然亦有周朝、周文王、周公的周姓等含义,可谓一字而多相关。
然则,以上三易,皆是《易》之变化而已,是同一种易学的不同易序象的反映。然而,除了这通行说法的“三易”外,还应加上“伏羲易”(即先天八卦),以作为与《周易》的“周文王易”(即后天八卦),及其它各易作区别而划分出来。
常见的各易以及相互对应的阴阳仪图(注:现多称之为太极图的图形,狭义实不为太极图,而应为阴阳仪图,古北方又有谐称为阴阳鱼图,鱼应为仪;然而为作简俗,多亦被广义称为太极(易)图,故此太极实为此整体或局部的玄牝旋圜而言),此将其绘画对比成如各图所示(注:因国内多认为失传,故部分图示参考《易经探源与人生》·台湾·吴秋文著,部分笔者增加了相应的阴阳仪图,及将内外卦向改善为外内向,以供参考)。
从各易对应的卦阵图示中可以看出,当今外国的南韩(大韩民国)国旗,很可能就是我国失传的《连山易》八卦阵图的真实图形。我国很多人不知其因,看见邻国的国旗四正卦阴阳仪图(原蓝色对应黑色,红色对应白色),认为与先后天卦阵不符,就以为是别国搞错了,这原来反倒是我们忘本无知之故。南韩国旗的卦阵,就是上图例中的连山八卦图旋转180°之后的倒转图形,其体现了以上左为阳,以下右为阴的主要体现。故此,南韩国旗的卦阵比上图例中的连山八卦图,以上阳下阴来说则更具科学性与真实性。
一个国家背弃自身的古老传统的文化,并动不动就把自身的落后与无知赖在自身的古老文化上。然而却又由一个科学发达的邻国来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并视之为珍宝,甚至上升到作为国旗的地步。这是可悲可喜的,悲的是自身的偏误理解和应用继而几乎屏弃甚至扼杀,可喜的是邻邦能真正理解应用并以开阔容纳的胸襟将其宏扬。
我们有时常会看见某些书籍或易学大师,都会采用归藏易卦阵图内的太极阴阳仪图形,此其实也是因应归藏易或各易而互生出来的相应结果,只是众多数人亦不知其因由之故而已,从而造成太极阴阳仪图与卦阵上的旋圜顺逆,未能很好地作相应的对应而常被误用。
上图的归藏八卦图中,其旋转180°之后的图形,实际上就是与伏羲(先天)八卦图相同。故此,这亦并非是真正的归藏八卦图,根据帛书古原文序的排列按图形显示,则极有可能是文王(后天)八卦图之前的归藏八卦图。其如图归藏八卦图2(注:此图按乾卦所对应先天卦位作画)所示,从图示中可以明显看出,震、坎、艮、乾卦等,正好是对应《说卦》传内的长男、中男、少男、父亲等,也可简单地说明了后天八卦阵式从其演变而来的可能性。
如此,读者对于各类卦阵的疑惑,及各易的某些所谓的谜题,终于可以在此大概地搞懂明白了。在后面章节的先后天及其它卦阵图内,亦列举了部分主要的不同卦阵图形,均是以不同的易卦序象,对应不同的卦位阵式,从而产生不同的易学运用而又有所不同。然而综上各易,基本上均是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或及其它各式各样的卦阵都是时用,即易是相对而绝对地有所变化的。可见,易序象于卦阵的变化,是否对易道应有一个重新的认知与运用呢?
综括而言,易主要有伏羲的先天易,炎帝的《连山》易,黄帝的《归藏》易,文王的后天《周易》,各易都各有其特殊性与实用性,然而其实质性亦各归合为一易一象数义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