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筮应用

《周易》的阴阳四象理论与筮数爻化方式解析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徐锡台总结考古资料上的数字卦时说:“进入到战国时期,省去五七两数字,只剩下‘一六八九'等四个数。”(按:徐作此文时《包山楚简》尚为面世,《包山楚简》上的筮数符号是一、五、六、入。天星观《易》简用的是一、六、八、九)。筮数中不见“七”字而只见符号“一”,这说明战国时期“一”已是公认的“七”的代表了。从《周易》角度来看,它已直接援用了阳爻一(取代“七”),说明“一”作为阳爻符号已是普遍接受的事实。“一”既是阳爻符号,天数的代表,那么《周易》筮数“九”被它统一是理中之事。又因为这是在《归藏》筮数“五、七”爻化成“一”成为通用常识之后,所以“九”为“一”所取代发生得极为迅速,这就是“九”字在筮数中“使用频率不高”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它出现不久即被爻化了。

晚商之后,新的动变宇宙观产生,阴阳四象理论随之发展,天有寒暑两端,易有阴阳两极,动先于静,阳大于阴。这--思想导致《周易》体系产生,新的阴阳交变法则形成,阴阳四象理论最终完备。易有阴阳两极,筮数有九六相配。天地以动变为根本特征,所以人事以动变为占。寒暑交替,阴阳互变。法则是:老阳九变为少阴八,老阴六变成少阳七,故而天数“用九",地数“用六”。完备的阴阳理论被完满地体现到筮法上。这些新生的理论成果在筮数阴阳爻象化的进程中必然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周易》筮数中的两个地数“八、六”依据《周易》占变,地数“用六”的精神,六(∧)就统一了八(](;而天数“九、七”也必然地因天数“用九”而统一到“九”上。但在这时,早已没有“七(十)”的存在,七早已被爻化为阳爻符号“一”了,这个符号当然地代表着天数“九",于是“九、七”便统一于“一”了。这“一”在《周易》中便换了名称,称作“九”,而不是“七”。

当“七被九、八被六统一"之后,只剩下"一∧”两种符号,这又怎样体现七与九,八与六之间的区别呢?在《周易》,由于完备的阴阳交变的理论及法则已经形成,于是直接发展出“主卦、变卦(即之卦)”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把因爻象统一所产生的卦象只能显示筮数的同一性而无法显示筮数的差别性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分解,由两个卦象合作来表明动爻和非动爻,同时记录主卦与变卦,一看就清楚是哪一爻在变。因而《左传》、《国语》中的筮卦已有“《艮》之《隋》”、“《观》之《否》”等等的记载。这样就借用变卦体现了动爻,从而使简化后的爻象只具有单-的代表阴阳仪类的功能。

《周易》的这一“统一"过程应该是展开得很迅速,但普及得很慢,大约在西汉时已完成。汉文帝十五年的简上,卦里就只有“一、∧”(即九、六)两种符号了。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并不存在“七、九"及“八、六”之间的所谓“转化”,更不存在所谓“一、七、九"之间的转化,而只存在“九对七,六对八的统一”。因为《周易》筮占的特征是占变,乾“用九”,坤“用六”。筮数阴阳爻化的历程到此也告结束,整齐易读的经卦、别卦卦象至此也就基本定型了。张政烺先生曾就考古材料总结说:

安徽阜阳双古堆竹简《周易》和长沙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是现存最早的《易经》,都有爻题,一读为九,不再有数值的意义。八的读音未变,字形的变化就慢,双古堆竹简尚作∧,保持原形,马王堆帛书作儿,两画皆从中间落笔,还带人字一分为二的痕迹。如果没有这样多的考古材料,恐怕谁也想不到阳爻是由一字、阴爻是由六字变来的。到东汉末熹平石经《周易》,阴阳爻都写成极整齐的长短横画(--一).流行至今。

这些考古材料无疑是对《周易》爻象形式演变过程的有力证明。

《周易》的阴阳四象理论与筮数爻化方式解析

这里有必要一提的是,阜阳汉简《周易》的整理者韩自强先生认为,阜阳《易》简的阴爻是“八”而不是“六”字,这五组卦画里被称为阴爻的都写成八字形,与同墓出土的数字如年表中的八字的写法完全相同,这里的阴爻是八字无疑。《周易》卦画的阴阳爻应是八一两个数字所组成。中而张政烺先生则认为阜阳《周易》的阴爻是“六”而不是“八”,并从古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依据说:

听有的同志说阜阳简的阴爻是八。按∧和八的区别在上部,∧封顶、八不封顶。《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从古人写的八字两笔向上延申,有的不相交,有的要在字身一倍之外相交,阜阳简的阴爻显然不如此,它只可能是已经分裂的∧字。

从古文字学的角度来说,张老的理由显得更为可信,因而他的见解为众多的人所采纳。然而,韩自强先生的依据中有一句很有分量的话,“与同墓出土的数字如年表中的八字的写法完全相同",那么,这里的阴爻究竟是六还是八呢?笔者以为在这种单就考古学知识还没法作出结论的情况下,惟有从理论的角度来寻找答案。

就《周易》体系而言,卦象中爻题被称为“九、六”,而不是“八、七”,这说明此时《周易》的四个筮数已被简化统一成两种符号,九和六。爻题之所以被称作“九六”,是因为在《周易》的四个筮数中九和六是变数,九六是《周易》体系特征(占变)的表达符号。那么,在《周易》的四个筮数已被简化统一成两种符号之后,即在《周易》已用特征筮数符号表达着全部的卦象之后,这时卦象中还有没有可能存在筮数八了呢?显然不会再有。因而阜阳《易》简中的阴爻只能是两笔分开的筮数∧(六),不会是筮数八。

纵观三《易》筮数形式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可以发现,这个筮数阴阳爻象化的结果在形式上似乎是向《连山易》的回归,由四个筮数变成两种符号。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两种符号所具有的内涵却超出了《连山》筮数七、八的内容。因而,由这种符号画出的三爻卦和六爻卦与由《连山》筮数七八画出的三爻卦和六爻卦含义绝不能等同。

由上文可知,在筮数爻象化的两段历程中,筮数简化统一的进程是与人们对阴阳四象理论的发展水平一致的,后者对前者起着决定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植根于天文认识水平的宇宙观的变化发展是筮法变化及阴阳四象理论发展的依据,《易》理及筮占规则也是植根于此中。不了解其间的关系,对考古资料中的筮数变化及筮数爻化方式乃至筮占规则除了晕头转向之外,就只有胡乱猜测了。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阳爻符号 周易学说 阴阳四象 筮数爻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