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简单说说《周易》一书的影响。
应该说《周易》这种变化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我们几乎都不知不觉地受到它的影响。这种变化的思维模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调。
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可能朋友们未必知道它出自《周易》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它讲的是什么?
“穷则变”,穷不能理解为腰里没钱,那是后代的概念。在现代汉语里,贫和穷是同义词,贫就是穷,穷就是贫。但是在先秦时代,这是两个概念,贫是贫,穷是穷。贫才是没钱,穷不是,穷是指人生陷人困境。有一个成语最能反映这个内涵,“穷困潦倒”,穷和困是同义词,它不是指没钱。
“穷则变”,意思是,事情陷人困境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变革
“变则通”,你掌握了变革的原则和规律,你的事情才能通达。通的意思是通达,正好是穷的反义词,用我们东北方言来说,就是过得顺。“变则通”,就是“会变才能通”,善于变革的人,他的人生才是通达的,他才能过得顺。
“通则久”有两重含义。第一,事情通达了才能持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行得通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第二,变革也不是随便乱变的,要以“通则久”就是变到通达为原则,现在这个事情已经变得很顺了,你还追求变化吗?那不就变得不顺了吗?因此,“通则久”的另一层含义是,在通达的状态下就不应该追求变革,而应该追求将这种通达的状态持续、持久下去。中国古人还有一个成语叫“持盈保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保持这种美好的发展状态。当你陷人困境的时候要想着变革,当你一帆风顺的时候呢?想着把这种一帆风顺的发展势头持续下去。
“穷则变”讲的是人生变革的原则,可以说讲的是“变易”,“通则久”讲的是人生不变的原则,可以说讲的是“不易”,只用了9个字,就把人生什么时候应该追求变革,什么时候应该追求不变统统说清楚了,是多么简单,也就是“简易”。因此我认为,这句话最能体现《周易》一书的性质与特殊性。
《周易》不仅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影响深远,就是我们很多成语和习语也都来自《周易》。比如,“自强不息”这个我们常用的成语出自《周易》的乾卦。“不速之客”出自需卦。“无妄之灾”出自无妄卦。另外,说到旅游,“观光”这个词来自观卦。大家都知道的“三阳开泰”“否极泰来”出自泰卦、否卦。由此可见《周易》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
另外,参观过故宫的朋友一定都去过这两个地方,一个是清宫,个是坤宁宫,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是交泰殿,这是故宫的三大殿,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来自《周易》。乾,《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坤,《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二卦,代表天,坤代表地。《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所以才叫乾清、坤宁乾卦代表天,所以乾清宫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坤卦代表地,所以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八卦的乾卦与坤卦相组合,就构成了六十四卦的泰卦,在《周易》里,这叫“天地交泰”,所以乾清宫、坤宁宫中间的宫殿叫作交泰殿。由此我们能看出《周易》对中国古人的影响有多么大。
这种影响在近代也是非常典型的,比方说清华大学的校训,大家可能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这是在梅贻琦先生作清华大学校长的时候确定的。“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卦,“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
谈到《周易》的影响,还有很多人的名字出自《周易》。比如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我们一直习惯称蒋介石,那是他的字,在台湾更多的是称蒋中正,那是他的名。他的名和字出自哪里?《周易》的豫卦。豫卦六爻的交辞是:“介于石,不终日,贞言。”这是介石二字的出处,六二交的《象传》:“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这是中正二字的出处。也就是说,蒋介石的名和字皆出自《周易》豫卦的六二爻。《周易》不仅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韩国的国旗,中央印的是太极图的抽象版,围绕着太极图印着八卦中四卦的卦象,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离,代表火,或代表太阳;坎,代表水,或代表月亮。所以,韩国国旗的内涵就是天地日月,或者天地水火。
《周易》在明朝的时候就被来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传教士传到了欧洲,德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在发明微积分之后,在1703年,受《周易》卦象的影响,又创立了数学上的二进制理论。我们今天用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大家俗称的电脑,运算的基础原则就是二进制。这是世界性的影响。《周易》这一东方古老智慧著作,在传人欧洲之后,还莫名其妙地推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这恐怕是发明《周易》的老祖先们都始料不及的了。丹麦量子物理学家玻尔(N,H,D,Bohr),在1927年建立互补原理,引起世界轰动。可是在1936年他见到太极图的时候,他惊叹道:“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有了互补的理论思想,并以图形表示。”后来,由于他对量子物理的特殊贡献,他被封为爵十,按照西方的传统,受封为爵士的人都要确定自己家族的族徽,波尔就是选择了太极图作为其家族的微章。由此可见他对《周易》和太极图的推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剑桥著名学者李约瑟(J.Needham),在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中国类似《易经》等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曾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讲到这些,并不是缺乏文化自信,想用外国人的肯定来增强自己的信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周易》作为许多国外著名学者都十分推崇的古典名著,在当今也仍旧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汲取《周易》中包含的人生智慧,而不要盲目地对《周易》加以否定。当然、学习《易》仅仅是为了学习算卦,就落于下乘了,恐怕会为古人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