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应用

汉以后学者把当时历法中的士二个月强配以六龙形态,那么“六龙季”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

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八字运势详批:398元(命理预测 趋吉避凶)

以乾卦的六龙形态表示的“六龙季”,在《素问•六节藏象论篇》《难经》《黄帝内经》中均能找到线索,较完整明确的记载,见于唐代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一书。他对六龙形态所当月份的解释如下: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何妥曰:当十一月,阳气虽动,犹在地中,故曰潜龙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按阳气上达于地,故曰见龙在田;百草萌芽、孚甲,故曰文明。”孔颍达日:“先儒以为九二当太筷之月,阳气见地。”〝太筷之月”当孟春之月,即夏历正月。

终日乾乾,与时借行。“何妥日:此当三月,阳气浸长,万物将盛,与天之运俱行不息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何妥日:此当五月,微阳初起,阳将改变,故云乃革也。”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何妥曰,此当七月,万物盛长,天功大成,故云天德也。”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何妥日:此当九月,阳气大衰,向将极尽,故云偕极也。”

何妥宇栖风,隋代人,著有《周易讲疏》。他把乾卦六龙形态的变化解释成一年中阴阳消长的过程,每种形态分别配以两个月,并讲明了主要的物候。像汉以来的其他学者一样,指出了六个“龙态”,代表着一年中寒暑变迁和物候变化,六个龙态代表着一年中的六个季节。

汉以后学者把当时历法中的士二个月强配以六龙形态,那么“六龙季”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

上古时代,以龙为纪,史籍上不三记载。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吴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周易》的以龙为纪,应是上古时代原始历法的一种反映。

但是,汉以后学者把当时历法中的士二个月强配以六龙形态,并没有揭示出〝六龙季”原始历法的真实含义,反而有牵强附会的嫌疑。那么,“六龙季”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

首先要解决一年的天数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分历”,把一年分为 365.25天。以后的历法回归年长度逐渐精确,至元代郭守敬时 为 365.2425 日,己完全与今日历法所用相同。但在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对回归年长度的认识不会如此精确,365.25 日也不应是乾卦“六龙季”的年长度。《周易•系辞》所载的年长度是: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期”就是年。显然,“六龙季”历法的年长度为 360 日。那么它每季的长度应为 360-6=60 日,每月的长度应为 30 日。这种认定,除了《系辞》所载之外,最有力的证据是古代的记日法。记日是制定历法的最基本条件,最早的纪日法必然和最早的原始历法有密切关系。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可知:商代的“天干日法”是最早的一种记日法。它从甲(或甲子)开始到癸,十日为一旬,三旬为一月,六旬为一个周期,称一个“甲子”。一望可知,这种记日法和“六龙季,历法有密切关系;一个甲子等于一个龙季,三旬等于龙季的一月,六个甲子等于龙季的一年。因此,商代的这种记日方法,如果用来作为制历的基础的话,其最初的形式,似应分一年为 360 天,大略相当于一年的长度。“六龙季历”也应早于“四分历”的一种原始历法。

汉以后学者把当时历法中的士二个月强配以六龙形态,那么“六龙季”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

一年360 日大约比实际回归年长度少了5.25 天,这样每 5~6年就会相差一个月,并不能达到“观象授时”的目的。怎么办呢?《周易》“六龙季”历是用岁首过年日来处理这个问题的。

复卦《象传》说:“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至日”即冬至之日,此日日影最长,我国很早就用立杆测影或土圭测影而掌握了这种天文现象,并作为一年的开始(岁首)。同时,形成了多样化的岁首过年日风俗。如《易通卦验》载;“正此之道,以日冬至日始。人主不出宫,商贾人众不行者五日;兵革伏匿不起,人主与群豆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人众亦在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大礼。”

《后汉书 •律历志》也载:“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度晷景……效阴阳……进退于先后五日之中。”《汉书•薛宣传》:“乃日至休史•日至吏以休令,所由来久。”5~6天的“过年日”加上 360 日,一年的长度就是 365 或366 日,己接近于回归年长度,基本可达到“授时”的目的。也就是说,“六龙季”历的年可能分为两部分,一是由六个甲子排定的 360 日,一是由“过年日”组成的 5~6天。现在的云南葬族还施行着这种历法习惯,它一年为 360 天,其余的 5~6天作为“过年日”,过年日不计人日序之内。彝族的民族天文学史材料,对研究“六龙季”历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二者很可能十分近似。

热门预测(预测加微信:guoyitangapp)
乾卦 太阳历 六龙季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