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运用现代数理科学原理系统探讨《易经》者,当推无锡易学专家薛学潜
中国最早运用现代数理科学原理系统探讨《易经》者,当推无锡易学专家薛学潜。薛氏曾在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版过《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1937年,中国科学公司)与《超相对论》(1946 年)两书,书中推衍易卦方阵演变规律,引证爱因斯坦相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希鲁订格方程式,证明易方阵精微广大,奥秘无穷,举凡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能与易方阵规律相契合。薛氏两书,今已绝版,仅能在大型图书馆的特藏文献中查到,但后来研究“科学易” 者每以此两书为主臬,近人许多《易经》与数学、物理关系的论述,实渊源于此。
刘子华博士的《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是“科学易”学派论著中的另一重大成就。刘氏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在校期间,以八卦宇宙论为依据,论证八卦与宇宙初期八星,以及三对双生卦与三对相似星的关系,参照现代天文关于星球速度与密度的资料,推测出太阳系于九大行星之外尚有第十颗行星。1940 年他写成题目为《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的博士论文,论文经过答辩获得巴黎大学的承认,并在西方科学界引起轰动。1978 年刘氏又宣布他推测的第十颗行星将在 1982 年前后出现,1981 年美国海军天文台宣布发现太阳系第十颗行星,1987 年美国宇航局宣布“第十颗大行星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在《易经》学术讨论中,亦有人认为“科学易”多系以现代科学的成果解释《易经》,实属“非历史主义的车强附会”,并认为“如此探讨《易经》奥秘,《易经》将成为永远不解之谜”。但是科学易学派作为易学讨论中百家争吗之一家,仍有其存在价值,这种争鸣有利于《易经》研究的发展。时代既是不断向前,《易经》研究即不可避免地要趋向现代化、科学化,这是无法阻挡的,这种发展总比千百年来的卜筮迷信和千篇一律的经解疏证好得多。对于“科学易”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是,“科学易”学派的探索精神和他们坚持一家之言的争鸣精神,却是值得尊重的。
近现代易学研究卓有成绩的学者绝不止十家。高亭的《周易大传今注》、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学》、杨树达的《周易古义》、苏渊雷的《易通》、于省吾的《易经新证》、金景芳的《周易全解》、徐志说的《周易大传新注》、邓球柏的《周易的智慧》、刘大钧的《周易概论》、朱伯崑的《易学哲学史》、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唐明邦的《周易纵横谈》、屈万里的《读易三种》、杭辛斋的《学易笔谈》、白寿彝的《周易本义考》、沈仲涛的《易卦与科学》、丁超五的《科学的易》、沈宜甲的《科学无玄的周易》、邬学熹的《易学与医学》以及吴承仕、范文澜等人的易学论述,等等,都是近现代易学论著中的重要作品。本书选取其中九人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