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做到上下交感,君臣道合,以维持秩序的稳定和谐
就天地万物的变化而言,阴阳刚柔两大对立的势力虽相反而实相成,在相互推移激荡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消息盈虚”的秋序,称之为“天行”。这是一种宇宙本然的秩序,自然和谐的秩序。照《周易》看来,如果人类社会的明阳刚柔两大对立势力能够遵循“天行”的规律,就可以像自然的和谐那样谋划一种社会的和谐。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总是出现种种令人感到痛心的矛盾冲突和政治危机,这主要是由于阴阳刚柔两大对立势力不懂得相互依存、协调配合的道理,违反了“天行”的自然规律,往往是各行其是,各亢所处,因而相五攻击、彼此伤害所造成的。
王弼在《周易注》中閘发了这个思想。《乾卦•用九注》说:“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坤卦•家传注》说:“方而又刚,柔而又圆,求安难矣。”乾道为君道,坤道为臣道。在一个社会政治系统中,君与臣处于权力结构的两端,本来应该遵循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做到上下交感,君臣道合,以维持秩序的稳定和谐。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君臣双方都放弃了自己所应承担的道义的责任,为君的刚復自用,独断专横,为臣的谄媚佞邪,柔而又圆,这就破坏了稳定和谐的秩序,而转化为矛盾冲突了。《周易》的这个看法对治乱兴衰的内在的原因做了更深人的发掘,明确地归结为掌握权力的君臣双方是否服从社会一体化的要求,共同承担道义的责任。无数的历史事实都证明了《周易》的这个看法是一种真知灼见,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第三,《周易》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治乱兴衰的规律,而且给人们指明了一条拨乱反正的通变之道。杨万里“参证史事”,把这条通变之道概括为中正二字。他在《诚斋易传序》中指出:“斯道何道也?中正而已矣!唯中为能中天下之不中,唯正为能正天下之不正。中正立而万变通,此二帝三王之圣治,孔子颜孟之圣学也。”按照《周易》的爻位说,一卦六爻,第二爻为下卦之中位,第五爻为上卦之中位,爻居中位,是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为不偏。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凡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是为得位,得位为正,象征行为合乎阳尊阴卑的等级秩序。这种规定实际上是把中正规定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制度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阴阳双方都应该使自己的行为趋向于这个标准,特别是二、五两爻更应该如此。因为五为君位,二为臣位,君臣能否做到既中且正,直接关系着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谐。
《周易》认为,无论处于何种形势,是顺境还是逆境,是治世还是乱世,中正都是为君之道与为臣之道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应该始终坚持,毫不动搖。比如同人卦离下乾上,六二、九五,既中且正,二者志同道合,于同人之时能以正道通达天下之志。如果国家政治遇到危机,处于蹇难之时,阴阳双方也只有“反身修德”,使自己的行为合乎中正的准则,才能和衷共济,渡过难关。蹇卦艮下坎上,山上有水,蹇难之象,但是二、三、四、五爻皆当位,各履其正,特别是六二、九五,既中且正,相互应和,这就为匡济蹇难准备了有利的条件。从这些说法来看,杨万里把通变之道概括为中正二字,是完全符合《周易》的原意的。